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焦點評論】驗不到棉籽酚 不代表安全

[複製連結] 查看: 178|回覆: 0|好評: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10-29 09:27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焦點評論】驗不到棉籽酚 不代表安全
2013年10月29日07:04   
吳焜裕

自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後,台灣幾乎每年至少發生一件嚴重食品安全事件。從以前的食品衛生處到現在的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只要重大事件發生,就不斷在電視螢幕重複上演著:官員疲於奔命,尋找污染源頭、分析鑑定、與源頭管理,準備立委質詢,汲汲於回應新聞媒體的需求等等戲碼。日前食品組蔡組長淚灑立法院,他們真的累壞了。
回溯政府處理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過程,常常採用片段的科學證據,並斷章取義地教育民眾這樣的食品是安全的。塑化劑的事件中,當時政府沒有妥善處理協助受害者,只急想安撫社會大眾不要恐慌。食科大老們與食藥局信任的專家學者們在各大媒體發言塑化劑半衰期短,2-3天就排出身體,對健康沒有甚麼影響。甚至不顧專業建議,就將這種違反基本毒理常識的字句寫衛教手冊,廣發到全國各醫院與診所與上網作宣傳。

精煉無法完全去除
近幾天食藥署與食科界大老都出來說精煉過的棉籽油是安全的,說不能吃會鬧國際笑話,也有人藉機說出政務委員中沒有食安專業的人。
沒有人說棉籽油不能吃,民眾只是關切是否安全?棉籽酚應該是2008年以來,在幾次的國內食安事件中,相對可能是最毒的化學品,比三聚氰胺、塑化劑還可能更毒,1930-40年代的資料文獻上有151人的臨床實驗數據佐證。另外棉籽酚的精煉是化工製程,利用棉籽酚與油中的主成分間其物理性質不同而作分離純化,精煉要將棉籽酚完全從油中去除幾乎是不可能。目前檢測不到不代表不存在,應該檢討分析方法的靈敏度夠不夠。
安全與否不能只看檢測或是常理判斷,應該根據科學性健康風險評估結果來判斷,國內未曾執行棉籽酚健康風險評估,根本無法判斷棉籽油中棉籽酚的含量是否安全。如果國內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政府都是用類似的手法在處理,難怪這種重大的食安事件會在台灣一再發生。

培養風險分析人才
政府高層應該徹底檢討如何將現有以食品行政管理改革成食品安全的預防制度,否則再怎麼修《食品衛生管理法》,甚至行政院院長改由食科界的人出任,台灣還是會常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若任令這些食藥署官員疲於作食品危機的緊急應變,就是在浪費國內的一流食品科學人才。
台灣嚴重缺乏食品安全評估或食品風險分析的人才,這才是政府需要積極培養,並進一步建構食品安全預防制度的方向。

台灣大學公衛系、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
資訊來源: 蘋果日報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的話 請送朵花 30朵鮮花 系統會自動高亮 更可提醒更多的人注意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幫助 +1 收起 理由
tangiuanbor + 1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