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于榛/台北報導 根據疾管署統計近10年資料發現,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的發病月份集中在5月至10月,除98年首例發生在3月之外,其餘首例病例均出現在5月及其以後,去(102)年首例病例發病日為5月31日。 疾管署表示,日本腦炎是經由被帶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為5至15天,大部分為無症狀感染,少部分輕微病例會產生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症狀,嚴重者則出現頭痛、高燒、昏迷、痙攣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精神、神經性後遺症或死亡。由於台灣的日本腦炎主要病媒蚊為三斑家蚊及環蚊家蚊,疾管署提醒預防方式,一為避免在病媒蚊孳生地點活動,二可在身體裸露處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之防蚊藥劑、掛蚊帳等。 至於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疾管署說,是疫苗接種,成人可前往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等醫療院所自費接種。年滿15 個月的幼兒,應接受2 劑注射,其間相隔2 週,隔年接種第3劑,小學一年級時再追加接種一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