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新聞資訊 3C資訊 查看內容

為什麼這八家機器人公司可以吸引Andy Rubin,你了解它們嗎?

2013-12-26 14:30| 發佈者: kimiko| 查看: 97| 評論: 0

摘要: 作為一個用“機器人”(Android)當做自己名字的人,Andy Rubin似乎必將和機器人產生某種關聯,以是他真的不動聲色地收購了包括Boston Dynamics在內的八家機器人公司。NYT說Rubin是要去打造全新一代的機器人,最極端 ...

作為一個用“機器人”(Android)當做自己名字的人,Andy Rubin似乎必將和機器人產生某種關聯,以是他真的不動聲色地收購了包括Boston Dynamics在內的八家機器人公司。NYT說Rubin是要去打造全新一代的機器人,最極端的想像是“Google的機器人一躍坐上全自動的無人駕駛汽車,帶著快遞,一溜煙向你的家門口駛去”,而普遍的猜測則集中在Google可能將機器人用於服務工廠車間乃至向消費者配貨送貨的公司上。那麼,Google收購的八家機器人公司具備這些能力了嗎?他們是否對人類友好、可以與人類協同,並且擁有物流配送的能力?如果我們對這八家公司的技術強項、共通點、與Google的互補之處能有更多了解,或許就能對Rubin的意圖有更清晰的把握。因此我們從維基百科、公司官網以及媒體報導中蒐集了這八家機器人公司的背景、技術特點以及視頻,並做瞭如下整理:


1. SCHAFT

最近在DARPA 挑戰賽上表現出色的Schaft,即是Google 收購的機器人公司之一。這間日本公司生產的類人形機器人有著“結實的肌肉”,歸功於他們先進的雙足機器人控制算法, 以及特殊的馬達。這些機器人走起路來可以更加輕便,也可以抵抗更大的阻力。Schaft 在DARPA 挑戰賽上獲得最高分,在爬梯、廢墟行走、開門和移除障礙物上的比賽環節上表現出色。

影片:Google's SCHAFT Win DARPA Robotics Challenge 8 Tasks

2. Meka Robotics

Meka Robotics則是一間致力於打造可以在日常環境中和人類協同工作的機器人公司。在和人類交互時,他們的機器人的安全性高於其它公司,因為他們降低了自家機器人的強度並使其更可控。Meka機器人是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究的副產品,它的開發者Aaron Edsinger和Jeff Weber博士最早在這個研究室研發出了人形機器人Domo,Domo可以探測物體的體積、將物體擺放到櫃子上、倒水…希望可以幫助偷懶的人類完成家務。


3. R​​edwood Robotics

Meka Robotics 同時還和Willow Garage 以​​及SRI International 一起創辦了另外一家被Google 收購的機器人公司Redwood Robotics。Redwood Robotics 主要生產機械臂,他們的目標是用新一代的機械臂去打開個人以及服務型機器人市場,產出便宜、易於編程且能安全和人協同的機器人。

影片:Meka Robotics

4&5. Bot & Dolly +Autofuss

Bot & Dolly,坐落在鄰近舊金山Potero 山丘邊緣地段的機器人工作室,與其姐妹公司Autofuss 在一起辦公,今年這兩家公司被Google 雙雙收入囊中。Bot & Dolly 可以被定義為一間設計和工程工作室,在自動化以及電影拍攝上見長。其技術核心是一個軟硬件結合的平台BD Move,這個平台可以通過程序實現對其六軸機器人的實時精準控制,同時可以基於這個平台開發出更有意思的機器人來完成創意工作。他們正是基於這個平台開發出了IRIS,Nexus 發佈時的宣傳視頻就是用IRIS 拍攝的,而今年的大片Gravity 的拍攝也有他們的機械手的參與。


6. * Industrial Perception, Inc.(IPI) *

Industrial Perception, Inc.(IPI),從去年春年開始從Willow Garage 獨立出來的公司,兩位在機器人視覺技術方面很權威的創始人Kurt Konolige 博士和Gary Bradski 博士也一起到了IPI。他們過去幾年一直在Willow Garage 中合作搭建一個能夠支持3D 識別和導航技術的軟件框架,而這一框架在自動化領域還是前所未有的。

影片:Industrial Perception, mixed case handling

他們所研究的3D 識別能力無疑會是下一代機器人所需具備的感知能力,彌補只有二維能力的工業機器人的不足。Kinect 的出現讓低成本的機器人3D 識別成為了可能,並建立了新的標準。IPI 則採用了近似的IR 技術,並在軟件層面上針對工業使用場景進行了優化,使速度、穩健性和安全性都可與工業環境下的需求相匹配。

有了3D 識別能力之後,IPI 就等於為工業機器人裝上了眼睛和大腦,他們能夠識別有接觸面或者是重疊的貨物(即使這些貨物在顏色上很相近),可以用於卡車卸貨,智能抓取物件、實時調整物件的方向、把它們放到正確的前進方向上,以避免相互物件之間的碰撞產生混亂。

7. Holomni

Holomni,Google的八樁機器人收購案中最為神秘的一家公司。通過其僅存的官網快照可以看到它對自己的描述:HolomniCreators of high-tech wheels for omnidirectional motion,即生產可以全向運動的高科技輪子。Roboticbusinessreview在其報導中稱,Holomni的輪子看上去很像是一種允許高精度、360度移動的輪子,並且其輪子的操控也是以軟件的方式進行的。


8. Boston Dynamics

Boston Dynamics,Google收購的第八家機器人公司,其大狗機器人一直名聲在外,他們的機器人可在野外極端惡劣的情況環境下運送物資,儘管外表粗獷,卻能快速移動並應對不可預見性。其機器豹子保持著最快有足機器人的記錄,最高時速可達29英里(快過閃電博爾特),哪怕在冰面上被踢上一腳大狗也能設法維持平衡。其2足機器人同樣也能避開障礙。

影片:美軍的新式武器戰爭機器狗

雖然此次Google收購的幾家機器人公司涵蓋的領域不同,從computer vision、到humanoid design到high-precision automation等不同領域,但他們卻有一個普遍的共性:即全部為軟件密集型的機器人公司( software-intensive )。

開發出開源機器人系統ROS的Willow Garage創始人Scott Hassan(注:此人也曾是Google的早期架構師,幫助Page寫出Google搜索引擎前身的代碼,作為回報Google的兩位創始人後來給了Hassan一大筆股份)曾經在一次採訪中稱:“Robotics is really a software problem. It's not a hardware problem.”對於下一代機器人來說,軟件問題要比硬件問題更為重要。雖然日本和歐洲的機器人公司在工業機器人上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但機器人的系統標準由誰制定或許更能決定未來。

而離開Android 團隊、大規模收購軟件密集型的機器人公司,Rubin 醞釀的可能正是一個機器人版的Andr​​oid 系統——一個通用的、標準的、以軟件操控硬件的機器人系統,憑此提早一步拿到個人電腦時代微軟所奪得的船票。由Rubin 來做這件事也再合適不過了,他一手打造出Android 系統,並將其裝進各家OEM 廠商生產的手機裡,在與硬件廠商的協調之中並不遜色,這一特點在他進入機器人產業時,也將會展現。

據說 Rubin的收購名單里至少還有一家機器人公司,我們不妨猜測一下下一位是誰?會是和Google淵源頗深的Scott Hassan創辦的公司嗎?

今日熱門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