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陸不因台灣「鎖國」而停止進步 高孔廉籲將威脅變機會

2014-8-16 11:40| 發佈者: kimiko| 查看: 73| 評論: 0

摘要: ▲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出席「2014台灣競爭力高峰會」,建議台灣善用大陸商機才能將威脅轉變為機會。(圖/本報資料照)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15日出席「2014台灣競爭力高峰會」時表示,大陸 ...

▲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出席「2014台灣競爭力高峰會」,建議台灣善用大陸商機才能將威脅轉變為機會。(圖/本報資料照)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15日出席「2014台灣競爭力高峰會」時表示,大陸20年來都致力於經濟發展,成長快速,GDP已是全球第二大,他們不會因台灣「鎖國」,就停止步伐,因此,台灣必須強化競爭力,在兩岸經貿正常化之下善用大陸商機來壯大自己,才能將威脅轉變為機會。

「2014台灣競爭力高峰會」針對重大政治、兩岸、經濟、金融等領域,廣邀各界就「謀共識」、「找出路」、「台灣向前走」三個專題研討,現任東吳大學講座教授的高孔廉以「提升競爭力,轉變威脅為機會」為題進行演講。

高孔廉指出,中韓年底前可能會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到時候南韓貨品的貿易成本會比台灣還要低,這對台灣的貨貿衝擊很大,很多產業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如果想提高台灣的競爭力,那麼朝智能化、自由化、正常化、國際化以及公平化等方向發展,減少政治干擾,避免因意識形態作祟而將威脅擴大,讓經貿正常化,才能善用大陸商機來壯大台灣。

▲高孔廉也建議可以徵收「貨貿捐」來減少衝擊。(圖/記者徐文彬攝)

他表示,之前政府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其後續時,遇到極大的反彈,但服貿討論的是「市場開放」問題,產業是否能獲利尚無法確定,不過,《兩岸貨貿協議》簽署後,貨貿免關稅成本就會立刻降低。因此,如果中韓FTA簽成,台灣卻沒有簽署,將會對產業造成衝擊,而從公平的角度思考,建議政府可對貨貿受益者徵收「貨貿捐」,依產業獲利多寡訂定稅率,並從過去4年的獲利狀況評估,實施起來並不困難。

「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絕對是短空長多,台灣不要害怕開放。」高孔廉指出。台灣最具優勢的競爭力是「人」,有大量台商在全球尋找商機,台灣要善用軟實力,除了連結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WTCC)之外,也要與大陸「台企聯」等140個台商協會聯合,運用全球台商連密網路形成團體力量,提升台灣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