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瀞瑩/台北報導 柯文哲邀請恩吉歐社會企業總經理高茹萍共同宣布能源政策,柯文哲表示,核四停建以後,台灣社會必須在產業、能源政策上作調整,他舉例,產業政策不能再發展高耗能高汙染產業,必須發展替代能源,例如:太陽能、風力、水力、潮汐、生質能源等等,而綠建築、智慧建築也能用來減少能源的損耗。 柯文哲指出,過去100年北半球增加了0.7度,光是台灣的都會區就增加了1.5度,1980年以後,台北市的溫度甚至比花蓮、台東、恆春高出了2倍,由此可見台北市的熱島效應非常嚴重。 對此,柯文哲認為,應該建設一個水冷散熱的「海綿城市」,柯文哲分析,台北市用電量集中在夏季中午,熱島效應最大原因就是都市內過度水泥化、道路及建物吸熱但不散熱,因此,柯文哲提倡,市區的道路或廣場改成透水性的鋪面,鋪面縫隙當中並沒有封死,下雨的時候可以讓水滲到地底下,不會積在地面上,而當太陽出來時,這些水又可以蒸發來降低整個環境的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