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中心/綜合報導 德國贏得世界杯冠軍,全部7場比賽共踢進18球,更連勝法國、巴西、阿根廷等3支世界盃冠軍隊。冠軍的背後,是德國人14年來的臥薪嘗膽,勝利之花根植於強大的青訓體系,少年強則德國強。 收穫青訓效果佳新秀挑大樑
▲史旺斯泰格於2006年世界盃加入德國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2006年世界盃,拉姆(Philipp Lahm)、史旺斯泰格(Bastian Schweinsteiger)、波多斯基(Lukas Podolski)加入德國隊。2010年世界盃,厄齊爾(Mesut Ozil)、穆勒(Thomas Muller)、赫迪拉(Sami Khedira)為德國隊注入新血。 2014年世界盃,又有戈策(Mario Götze)、克羅斯(Toni Kroos)、舒爾勒(André Schürrle)等新銳球員的加盟,德國23人大名單中已有22人出自德甲青訓體系。
▲冠軍戰踢進致勝球的戈策,也是出自德甲青訓體系。(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2006年德國世界盃,波多斯基獲最佳新秀,4年後的南非世界盃,穆勒為德國隊蟬聯了這一榮譽。在甫結束的巴西世界盃中,最佳新秀被法國普巴(Paul Pogba)奪走,但事實上,絕殺阿根廷的戈策同樣是德國青訓的優秀產品,不把最佳新秀給22歲的他實在是有些委屈。 在新世紀的爭奪中,德國人走在世界最前列,21世紀的4次世界盃賽事中,德國全部打進4強,其中包括1次冠軍、1次亞軍和2次季軍,穩定高效的成績無人可及。 砸錢10年共投入5億多歐元 對於足球學校、精英學校的訓練內容和目標,德國足協有明文規定。除了聘請球探對足球學校學生進行考察外,德國足協還致力於培養優秀教練。據歐足聯統計,德國擁有28400名持有歐足聯B牌照的足球教練。這條標準化的生產線,源源不斷地為德國隊輸送著好幼苗。 2010年世界盃期間,德國足協發表的文章透露了一項數據,自2000年至2010年,德國足協在10年間為青訓計劃投入了5億多歐元,平均每年是5千多萬歐元,主要用於俱樂部的學院基礎建設。 共贏德甲俱樂部都從中受益
▲拜仁慕尼黑稱霸2012-2013年歐冠盃。(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德國足協要求足球俱樂部必須設有青訓營,不僅要配備全職教練,還要有標準化場地和醫療室等基礎配套設施,如果不符合要求,德國足協會取消該俱樂部的參賽資格。 德甲聯賽青訓體系的成熟為各球隊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價值。在2011年的一次國際體育論壇中,德國青少年足球學院委員會負責人安德列斯透露,在18支德甲俱樂部中的525名職業球員中,有275人來自德國青訓體系,比率高達52.4%。2010至2011賽季,德甲聯賽的利潤為1.94億歐元,較前一賽季的利潤增加10%,較2005-2006賽季的利潤增加24%。(本文引用自騰訊體育) ★抓住世足熱,到APP STORE或PLAY商店下載「ET足球瘋」,抽限量比賽用球!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粉絲團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APK.TW》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