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美國科技博客網站TechCrunch撰文指出,目前全球兩大流動應用商店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應用總數突破了70萬款,能否搜索到質高價優的應用已經與用戶體驗息息相關。無論流動應用搜索市場的競爭格局多麼混亂,王者之爭最終都將在科技行業的兩大巨頭 Apple 與 Google 之間上演。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期待“ Google 時代”到來
短短幾年時間,流動應用生態系統已變成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的“叢林”:全球兩大流動應用商店 Apple App Store和 Google Google Play的應用數量總數現已超過70萬款。
但是,我們仍然期待著流動應用能進入“ Google 時代”,從今天的混亂局面中解脫出來。雖然對 Google 寄予厚望,我們依舊希望它能保持自己的本色。
目前有許多獨立應用搜索公司都已進入這一市場接受挑戰。例如,像AppFlow、Kinetik、Crosswalk、Discovr Apps、AppsFire、Xyo、Appolicious和Hubbl這樣的應用發現應用和搜索引擎。應用搜索引擎Quixey本月宣佈與Ask.com簽約,開始為後者提供應用搜索技術。而 Google 也悄然推出了自家的“應用”搜索垂直服務。
不過,用戶現在並不是在互聯網上搜尋大多數應用,而是在流動設備上搜索應用。當用戶在流動設備上展開搜索時,他們往往會使用設備上的預設應用商店。實際上,根據尼爾森的統計數據,63%的用戶通過這種方式搜索應用。
應用搜索王者之爭
由於流動生態系統本身的誕生方式,第三方流動應用搜索/發現開發者將來會難以進入這一領域,畢竟流動生態系統與 Google 給呈指數級增長的互聯網建立索引不同。此外,有一些專有數據還是第三方開發者所不能訪問的。 Google 和 Apple 掌握著應用下載和卸載的生殺大權,同時還擁有應用打開次數和應用推送次數等重要數據。
同時,如果有哪一家公司在這個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Apple 或 Google 便會收購這家公司,將其技術整合到自家應用商店中。鑒於 Apple 對應用搜索與發現引擎ChompChomp的收購,將來很有可能會發生這種狀況。
在流動端,應用搜索引擎的王者之爭最終將在兩大科技巨頭── Apple 與 Google ──之間上演。對於 Google 而言,它已經在這場爭奪中占得先機。 Google 應用商店搜索算法今天按應用描述建立索引,而 Apple 的應用搜索服務則專注於關鍵詞和標題。
幫助應用開發者提高排名的刷榜服務商MobileDevHQ CEO伊恩‧塞夫曼(Ian Sefferman)指出, Google 還明確表示已將Google Play頁面鏈接數量和質量作為評判應用優劣的重要指標。他說:“這是明智之舉,是 Apple 難以輕易做到的事情。”
塞夫曼將應用搜索今日之狀況與互聯網搜索的早期發展相提並論:“當我們對應用搜索和網絡搜索進行對比時,我往往會提到在大約1997年經歷過的狀況。也就是說,整個行業已經意識到應用搜索將變得極為重要,它成為了許多人的熱門話題,就像是1997年前後的Alta Vista、Lycos等,但我們尚未像 Google 那樣找到一個讓它有效運轉的理想模式。”
此外,上面提到的 Google 應用搜索垂直服務表現如何呢?這其實是另一個收集應用相關搜索數據的好地方。當然, Google 在應用搜索領域處於領先並不令人吃驚──搜索畢竟是它的強項。
Android平台前景誘人
不過,今天的應用市場的勝負不是取決於誰能提供更好的索引,而是誰能從中賺錢,誰能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哪些開發者更成功,等等。不斷完善應用商店搜索是高瞻遠矚的思想家的“遊戲”──這場遊戲與應用商店何時增長至互聯網規模更相關。
與此同時, Google 並沒有為了讓開發者的腰包鼓起來,而加快完善其應用平台的步伐。相反, Google 的流動戰略迄今為止主要側重於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流動應用開發者給iOS平台做出的營收貢獻更大,即便是規模更小的亞馬遜應用商店,同樣如此。
但鑒於Android平台龐大的市場份額,已經在iOS平台取得成功的開發者,為了開闢新的營收渠道,除了拚命擠進Android應用市場,他們別無選擇。MobileDevHQ競爭對手SearchMan CEO尼倫‧希羅(Niren Hiro)說:“Android的市場規模太大了,令許多應用開發者垂涎三尺,2013年的應用市場將圍繞這個平台展開。”
由於瞄準Android市場的開發者人數越來越多,SearchMan最近也開始提供Android搜索結果的索引。對於這些開發者而言,Android已經成為重要性僅次於iOS的第二大應用市場。這意味著 Google 商店可能無法像 Apple 那樣及時地推出高質量、最新的應用,但這種應用最終也會登陸Android平台。
Apple 面臨更大挑戰
對於Android用戶而言,這就好比是一場守株待兔的遊戲。在一個擁有70多萬款應用且應用數量每天都在增長的市場,相比“哪裡有上百萬款應用可供選擇”這樣的問題,有關“先在哪裡發佈”的問題就沒有什麼意義,也不再那麼重要了。如果下一個如Instagram般流行的應用沒有登陸Android平台,用戶仍然可以找到其他應用打發時間。
應用搜索的價值恰恰體現在這個方面:讓這些人與他們感興趣的應用建立聯繫。在此過程中,能否將最好的應用推薦給特定用戶將顯得至關重要,對於 Google 而言更是如此,畢竟它也許並不能像 Apple 那樣馬上推出最新、最具創意的應用。相反, Google 不得不向用戶提供相關應用,以便讓他們在等待過程中不那麼無聊。
Apple 仍然可以宣稱某款應用“最先登陸iOS平台”、“只支援iOS平台”,甚至是不對應用打折。但與 Google 相比, Apple 在應用搜索領域可能會陷入掙扎,創新步伐也更遲緩,畢竟它涉足這個領域的時間不長。其結果是,在 Apple 掌握相關技術之前,應用開發者可能會想方設法,試圖通過ASO(即應用商店優化)來提升他們的排名。
Appnique、MobileDevHQ、SearchMan等公司均提供這種ASO服務,他們會研究關鍵詞、標題、描述等,然後做出推薦,讓開發者採取措施提升在應用商店的排名,從而保持競爭力。但問題是,應用搜索的“錯配”非常不利於用戶體驗,同時隨著應用數量越來越多,搜索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
一旦數十萬應用開發者開始玩“ASO遊戲”, Google 及其具有多年處理SEO(搜索引擎優化)經驗的工程師的優勢便會體現出來,他們很清楚如何讓高質量搜索結果保持在靠前位置,讓無用的結果排名靠後。相比之下, Apple 主要通過收購Chomp來提供這種服務,在這場爭奪中遠遠落後於 Google 。
未來, Apple 在應用搜索領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尤其是因為它已經對iOS 6版App Store商店進行了重大調整,放棄了之前基於目錄的搜索結果,強迫用戶轉而採用他們不熟悉的搜索方式。這種方式要求 Apple 快速獲得合適的搜索結果,但迄今為止, Apple 始終未能實現這一目標。
搜索算法缺乏透明
不過,希羅認為第三方開發者仍有機會在App Store商店找到生財之道,如社交網站巨頭Facebook或某一家提供公正的、數據驅動的“Yelp/Zagat版應用”的創業公司。但是, Apple 和 Google 在應用搜索算法的機制上都缺乏透明度。
希羅說:“在互聯網SEO世界, Google 分析(Google Analytic)和 Google 對頁面排名和算法更新的公開解釋將會起到重要作用,幫助數百萬網站站長找到在 Google 平台上實現增長的途徑。但是,在應用商店的算法機制上, Apple 和 Google 出於競爭考慮、歷史保密性以及最近與隱私有關的監管風險等方面的原因,做法都不太透明。缺乏透明和發佈困難可能會帶來消極影響。”
希羅指出,Facebook在這方面的記錄同樣令人難以恭維:“我們曾經看到,由於應用發佈政策表述模糊,創業公司失去了成為第二個Zynga的希望,大批開發者紛紛離開Facebook平台。”
這會帶來什麼更為可怕的結果嗎,尤其對 Apple 而言?答案是,將來某個時候,高質量應用是否率先登陸 Apple 生態系統將變得不再重要,因為這種應用遍地都是,用戶更關心的是屆時能安裝多少個高質量應用,25個?50個?300個?還是更多?
Google 同樣知道如何可以做得“足夠好”。從長期來看,最為重要的是,當用戶開始尋找某種類型的應用時,他們能在應用商店搜索結果最靠前的位置找到這類應用中最好的。在這方面, Google 同樣駕輕就熟,而 Apple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清辰)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