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返回首頁

太醫令 https://apk.tw/?354315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

日誌

仁者無敵--知行合一的修養,論武德的重要性

熱度 1已有 303 次閱讀2013-5-9 19:55 |個人分類:武宗玉鑒| , 合一

  中國武術淵遠流長,具有豐厚的歷史意義。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便有專門鍛鍊技擊技巧以殺人的職業。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中曾提到過曹沫豫讓荊軻……等刺客,就是專門為王公貴族暗殺敵手,或者為主人報仇雪恨的死士,抑或有名的越女劍,都可以證明中國武術的濫觴起源極早,煌煌流傳至今。

  時至今日,世界上各種的格鬥技術百家爭鳴,譬諸西洋拳擊、柔道、跆拳道、泰拳、國術……等,一如春秋時代中國諸子並起,欲以本家之言以治天下。姑且不論各家實戰程度高下如何,鮮有格鬥技巧強調內外兼修,知行合一,同時在心理與生理上下功夫的現象,卻是不爭的事實!重視「武德」是中國武術相當重要的一個特色。正因如此,國術的大師們都期望弟子能夠成為擁有高深武學與良好品德修養的謙謙君子。無怪乎中國武術的生命力在現代化的衝擊下反而如寒梅傲雪般的獨自屹立於眾國之林,歷巨劫而彌堅。蘇軾在〈留侯論〉一文中提到︰「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子認為“匹夫”與“有大勇者”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忍」之ㄧ字,誠哉斯言!就如同一個人若不能在習得強絕天下的武功時,兼顧到內在修養的重要,只知整日逞凶鬥狠,對人事物無法生出包容心,那麼此人終究只會淪為低下的“匹夫”,而不能成為“有大勇者”,矧況武學大師乎?

前幾天看到兩則新聞,述及一名機車騎士僅因在等紅綠燈時,看了旁邊的轎車一眼,即遭車上四人圍毆送醫;以及學校老師因催繳學生作業而遭到學生暴力追打。這不禁讓人覺得社會充滿暴戾之氣,兼且缺乏中正平和的淳厚民風。仔細思量,這些人的行為不就是道道地地的“匹夫”嗎?但反觀前幾日因被酒駕車輛撞擊而遭截肢的女消防員,今日已撐著柺杖回到工作崗位,又讓人不得不心悅誠服,讚一聲「女中豪傑!」相較之下,這位女消防員巾幗不讓鬚眉的氣慨,不就正是「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有大勇者」嗎?

有人或許好奇,為何獨獨中國武術具有如此鮮明內外兼修的特色呢?這還要從文化層面講起。漢武帝時,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中國人兩千年以來皓首窮經,孜孜矻矻以求的,皆為儒家的「尊王賤霸」的王道思想!「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中國文化的內涵也隨著對經典的尊崇而逐漸的廣博起來。雖然西方的享樂主義與速食文化對其造成莫大的挑戰,中國文化依然以其卓絕的包容力與同化力,保留了文化精隨不失。長此以往,在這樣優秀文化中醞釀而出的中國武術,自然也包含了內聖外王的儒家思想,加上中國人一向尊重傳統、隆禮親師,中國武術具有如此超凡的內涵也就不足為奇了。

  學武至今,已逾三載,這其中對我最大的改變就是「知行合一,內外兼修」這八個字!在習武的過程中,我常會靜下來思索,反思有無違背武德的明訓,做到如同至聖先師所講的:「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戒慎恐懼」時時戒急用忍,以寬大的心胸對待他人,避免讓自己成為「窮兵黷武」的“匹夫”,並期許自己有朝一日成為真正的“有大勇者”,不負父母師長的期許與教誨,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能夠繩其祖武,方不失為鐵骨錚錚的大好男兒!


路過

雞蛋
1

鮮花

握手

雷人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