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載] 『轉貼心得』走進《獅王、女巫、魔衣櫥》的人性處境

[複製連結] 查看: 435|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onna6886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4-10-15 11:38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donna6886 於 2014-10-15 12:04 編輯

我個人非常欣賞蘇友瑞老師的文采與分析電影的獨特看法。在此篇影評心得,蘇老師徹底講解了東西文化上的人性差異,有興趣的版友可以一讀。

而此篇電影心得的結尾,更是讓人印象深刻。以下是摘錄片斷:

「...除了極少數例外,每一個人都需要具有價值感的心靈生活;逍遙意境的心靈渴求與拯救意境的心靈渴求應該是平衡的,可惜社會往往會偏於一方。如果過份走向逍遙意境,會導致個人與社會趨向偽善與虛無;過份走向拯救意境,會導致社會與個人趨向恐怖主義的狂熱。...(中略) 台灣以網路社會而論,PTT的歷次鄉民事件可說是過份走向拯救意境的罕見事端;除此之外絕大部份的現實社會與網路社會,我們往往受到無形的價值觀不平衡之壓迫:我們發現,這個社會徹底的高舉逍遙意境而鄙視任何拯救意境。

於是,我們徹底揚棄任何一點一絲冒險式的體驗生活,甚至在網路社會這種虛擬的安全環境也怯弱地放任詐欺與鬧場者之惡行;然後,被壓制過度的拯救心靈通通轉化成瘋狂的政治意識型態發洩出來。」

多年前曾經拜讀的文章,至今讀來還是有許多感觸。

因為蘇老師的這篇文章太長,如果要全文轉貼的話,需要分成三部份才貼的完。
所以我這裡只貼出蘇老師文中的第一個段落,若有興趣的版友,請自行前往連結去閱讀全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透過改編電影上映的推波助瀾,這本早在三十年前由國語日報社出版的《獅王、女巫、魔衣櫥》(當時譯名為《魔衣櫥》)故事又再次成為流行話題。想當年雖深深迷上這個故事,但對於故事意涵的理解卻有點模模糊糊。一個精彩萬分的故事,往往承載著豐富的精神意涵;能感受到卻說不出來,這就喪失進一步深入交流的機會了。於是隨著年齡增長,雖然己經遠超過允許進入納尼亞的童稚歲月,卻深刻體會這個故事的人性處境存在著根本上的文化差異;因此,一個預備邁向中年的成人,重新回到納尼亞的心靈世界。不過老實說,個人對電影改編後太過於『迪士尼化』不是很滿意;所以本文以原著小說和電影並重,並且旁及納尼亞傳奇的完整七部童話。

一、東西文化根本的人性處境差異:
要詳盡描述《獅王、女巫、魔衣櫥》的精神世界,就得先了解東西文化根本的人性處境差異。

 東方文化的人性處境是『因緣論』的世界觀,發揮地最淋漓盡致的價值系統以正信佛教為代表。它認為,原本世界是無始無終的清淨合一最高境界,但是因為種種不知何故的原因(無明),產生種種因果相生相傳(十二因緣論),從而產生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一個人處在這種世界觀,如果要追求終極的真善美,就必需回到最原始的無始無終最高境界(也就是涅槃)。回歸真善美的方法,就是積極去理解眾生的因果現象實貌,拋棄自我意識的偏執;從而阻止進一步的因果相生,才能回歸涅槃。於是,這樣的人性處境反映在藝術人文作品中,會積極呈現『凡事都有因果』、『看開、看透』、『回歸自然』....種種的『逍遙意境』,因而其美感經驗會發生在呈現逍遙美感的作品片斷與結局。

西方文化的人性處境是『始終論』的世界觀,發揮地最淋漓盡致的價值系統以基督教為代表。它認為,世界有一個開始,而且會有一個終結;既然一切時空都有終結,這就意謂著由始而終的經歷要進行一個意義判斷(也就是最後的審判)。於是了解始終變得不重要,由始而終的種種經歷才是生命真善美的重大追尋。一個人處在這種世界觀,如果要追求終極的真善美,就必需讓個人的生命歷程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如此的最後審判才會有意義。走向這種真善美的方法,就是積極去參與現實世界的種種生活事物,從而發揮個人的獨特性,才能彰顯個人獨特靈魂的精彩。於是,這樣的人性處境反映在藝文作品中,會積極呈現『凡事都需要體驗』、『堅持、非如此不可』、『走入現實社會』....種種的『拯救意境』,因而其美感經驗會發生在描述拯救過程的豐富故事。

例如《魔戒》,習於逍遙處境的我們,很容易遵循『因緣論』的世界觀去強加解釋『為什麼危險萬分的魔戒是由弱小無能的哈比人承擔?』,當然可以獲得蠻有道理的『因為哈比人弱小,所以持有魔戒為惡的能力也變小。』看法。但是這樣的因緣論世界觀,無法滿足我們心中期待的『魔戒』英雄;我們會期待看到佛羅多如何自我修行勝過魔戒,但無論電影或原著小說都明白表示佛羅多完全無法勝過魔戒;於是我們明顯無法深入理解這個角色的深刻意涵,因而普遍沒有人喜歡這個角色──喜歡咕嚕的人反而多很多。

要強調的是,這種人性處境的價值判斷,往往與個人信仰內容或宗教教義不見得直接相關;也就是說,時常存在深受東方文化影響下的基督徒,表現出非常標準的逍遙意境之追尋;也容易看到深受西方文化影響下的佛教徒(例如出家的西方人),表現出連東方基督徒都比不上的拯救意境;所以這種『逍遙意境』或『拯救意境』並不是什麼是非對錯的答案,只是描述一種人生態度具體存在的現象而己。這種逍遙意境與拯救意境的根本差異,往往決定了很多東西藝文作品欣賞角度的重大差別。


全文轉載自心靈小憩
有興趣的版友請前往網址: http://life.fhl.net/Movies/gp/Narnia.htm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0碎鑽 +11 幫助 +20 收起 理由
ty3251775 + 3 + 5 很給力!
瘋狂小惡梨 + 1 + 1 非常讚
bcafe + 1 + 5 讀完全文,多謝分享(๑´ڡ`๑)
Candy-Q + 1 + 1 非常讚
freezeman + 1 + 1 非常讚
shizuru790402 + 1 + 1 非常讚
藍蝶 + 2 + 3 很給力!
jo888 + 1 讚一個!
Jacky781223 + 1 讚一個!
ne0629 + 1 非常讚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