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 丁允恭:江宜樺之3D版看見台灣

[複製連結] 查看: 199|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cctno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11-15 10:54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丁允恭:江宜樺之3D版看見台灣
2013年11月15日10:48   
丁允恭

就只是在前晚而已,江宜樺率領著滿朝文武、青年學子,興沖沖地到電影院去包場看「看見台灣」,結果散場之際,被抗議華隆案的民眾丟鞋了。不曉得在鞋子飛過時,除了閃避反射以外,江宜樺可有一絲絲感覺到,在這一刻,他才多看見了真實的台灣一點點。眼前的三個人、兩隻鞋,努力為他演出了3D版的看見台灣。

說起「看見台灣」這部電影,也有不少人提出批評,這部電影的環境保護觀點趨於膚淺,且對政府、財團等當權者輕輕放過;空拍的視角,造就視覺的雄渾感,卻也透過距離,拉開了人世的醜惡,對於那些造成國土殘破的元兇,都選擇視而不見。

這些批評其實不能說不到位,但作為一個導演,很顯然他就是從空照這樣的框架先行,在這種載具之上發展出整部電影。對空拍這種工具,是否可以構成電影敘事的主軸、是否能有超出風景畫片以外的可能性,他努力做著自己的實驗。他先作為一個空拍者,才跨出第一步要作一個導演,在空拍以外的影像元素也顯得刻板稚嫩,但這樣的嘗試有他的意義。

或許基於行銷的考量、或許基於名聲的期盼,又或者只是一種素樸但不夠深思的道德感,所以導演在這部空拍片添加了他無法負擔的要素,拍成一部庸俗的環保教育片,則自然受到相應的批判,這個多少也要怪他自己。但我們不要過度高舉一部電影,也不要因為這個錯誤的高舉就要摔碎它。批判現實、拯救地球,是電影藝術的一種可能,但不是唯一的可能。

比較值得責怪的是,在總統府、行政院上班的人,也天天用空拍來看見台灣,他們在101的高度、在空軍一號上面,用兩萬比一的尺度,以為自己看見是全景,卻看不見腳下具體的人。最後,政策思維並未因此就有了什麼高度,但是傲慢卻有玉山主峰那麼高。這種時候,為他們加映一場「讓雞蛋飛」、「讓鞋子飛」的3D版看見台灣,或許就誠屬必要,雖然他們可能還是看不太見。

還有那些主導公共輿論的人,像是倡議發揚傳統道德、不要丟鞋的洪蘭教授等等,也是另外一種空拍的大導演,有空的邏輯與空的內涵,更糟糕的是還要藉此掏空你我的大腦。這樣的空拍電影,卻還是三不五時在全島南北巡迴映演,就真是讓人惱火了點。

對了,也請大家記得,為江宜樺特映3D版看見台灣的華隆自救會,他們未竟的公道。除了讓江宜樺那樣的大官必須看見以外,在空拍的扁平視角以外看見立體結構底層的台灣,同樣也是我們的事情。

雖然說同樣也是在昨天,桃園航空城徵收造成農民自殺的爭議事件裡面,又冒出了大眾媒體疑似假造新聞的事情,在這樣的新聞環境之下,我們要清楚看見台灣愈來愈難,很多時候看不見、搞不懂,實在也不能怪我們自己。但是,盡可能多探詢一點吧、多記得一些吧。

【編按】
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週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王丹
星期二:南方朔、楊照
星期三:漂浪島嶼、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楊志良
星期五:馮光遠、丁允恭
星期六:羅文嘉、柯一正
星期日:彭明輝。
(作者群陸續增加中)

=====================================
資訊來源: 蘋果日報


感謝收看! 這帖不代表我的想法 這只是轉貼帖 希望這些訊息能幫的到您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的話 請送朵花 30朵鮮花 系統會自動高亮 更可提醒更多的人注意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