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技] Apple 或將被 Google 超越:兼顧軟硬件影響專注力

[複製連結] 查看: 105|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游幃翔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3-1-29 12:41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Android 流動經濟形態現在已經成為 Apple 的重大威脅。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辛奈爾(John Shinal)認為,從科技行業的長期發展趨勢看來, Apple 當前同時兼顧軟件和硬件的戰略就決定了他們在流動市場上,甚至在市值上,遲早有一天會被 Google 超越。
  以下即辛奈爾的評論文章全文:
  在 Google 的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當中,其實有很多內容是值得 Apple 投資者感到恐懼的,因為 Android 流動經濟形態現在確實已經成為了iPhone和iPad經濟系統的重大威脅。
  現在,我們都知道 Apple (AAPL)最近四個月當中已經一路從700美元跌到了500美元,這當然與 Apple 和 Google (GOOG)之間的流動市場大戰有很大的關係,這場戰爭的慘烈程度和重大意義絕對不下於當初 Apple 與微軟(MSFT)的個人電腦大戰。
  眼下的局面,簡而言之, Apple 是選擇了雙管齊下,同時構建硬件和軟件,而 Google 則如當年的微軟一樣,選擇了專注於軟件。
  隨後,局面的進展依然是似曾相識, Apple 在硬件的革新當中取得了早期領先地位,這使得他們可以為自己的產品開出更高的價格,進而獲取更高的利潤。可是,伴隨智能手機和平板市場的日益成熟,這些曾經的新產品都在逐漸日用品化,就像當初的手持設備行業從誕生走到1990年代的手機時代的時候。
   Android 智能手機和平板產品的製造商們承擔起了硬件開發的成本,這樣 Google 就可以集中自己的精力和資源來進行研究,通過自己的互聯網廣告機器獲得儘可能高的淨所得。
  正因為如此, Google 才能夠在週二發佈第四季度利潤小幅上揚的消息,哪怕硬件公司摩托羅拉的消化吸收還沒有全部完成,也沒有給他們的表現帶來太多影響。
  可是 Apple 卻遇到了巨大的困難,他們現在必須做出選擇,要麼在創新上真正壓倒 Samsung 和其他硬件廠商,來証明iPhone和iPad的高價確實物有所值,要麼就幹脆在營銷上投入更大的力度。無論他們如何選擇,總之他們都必須投入更多的,海量的資金。
  所以,正如我們在週三所得知的, Apple 的利潤下滑了。
  如果 Android 銷售數字的這些進展都是以犧牲 Apple 的營收為代價,那麼相信 Apple 很快就將面對利潤率壓力了。
  客觀說來, Apple 在流動市場上的地位是非常強大的,比他們當年在個人電腦市場上的地位要強大得多,因此他們持續從硬件製造當中獲取利潤的能力也要堅強得多。因此我們才會看到,該公司有如此龐大的市值,而且他們的每股盈利達到了13.47美元,超過了 Google 的10.65美元。
  麻煩在於,硅谷兩大巨頭最近一個財季表現的對比已經顯示, Google 已經有很大的機會在某一天超過 Apple ,成為身家最可觀的科技股。
  哪怕眼下, Google 的市值只有 Apple 的大約一半。
  同樣是 Apple 的競爭對手,微軟與 Google 的最大差別在於,微軟的利潤是來自向消費者和企業銷售軟件,而 Google 則是植根於消費者,向企業銷售廣告。
  在整個科技領域當中,軟件的利潤率是最高的,但是伴隨個人電腦市場整體的滑落,所有曾經紅極一時的軟件市場也隨之走向了低迷,因為消費者、企業和勞動者的需要和習慣已經發生了改變。
  銷售廣告,本質上說是個媒體市場,這裏雖然沒有純粹科技公司那麼高的運營利潤率,但是壽命卻要長得多。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電視依然很受歡迎,而廣播電台所據為基礎的技術更是擁有上百年的歷史,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賺錢。
  當我在思考 Google 對於 Apple 到底意味著怎樣的威脅時,我忍不住問自己,到底是什麼驅動著 Google 首席執行官佩奇(Larry Page)做出了收購摩托羅拉的決定?畢竟,這家處境不佳的手持設備製造商,其運營成本結構似乎註定要在若幹年內對 Google 的利潤率造成消極影響。
  許多科技分析師都宣稱,由於 Apple 在流動設備技術上發起了咄咄逼人的專利訴訟大戰,這其實是 Google 的一項防禦措施。可是,真是如此嗎? Apple 在全球各地的法庭與 Samsung 展開全面對決,看上去,似乎這確實至少是佩奇思考內容的一部分。
  或者,另外一種解釋是,佩奇也覺得控制 Android 設計演化的進程是有意義的,他確實希望能夠在生態系統當中利潤較為稀薄的硬件部分也插上一腿。
  如果解釋真的是後者,那麼我們倒可以說, Apple 或許能夠比之前的流動設備公司如 Nokia (NOK)和摩托羅拉的處境更好一點,能夠較長時間地保持自己高利潤的智能手機和平板生產商的地位,直至犯下重大的錯誤。
  可是,我確實懷疑佩奇可能只是犯下了一個菜鳥首席執行官的錯誤,畢竟他做出摩托羅拉收購決定時,他從現在的執行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手中接下首席執行官大權也沒有幾天。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只要摩托羅拉能夠足夠迅速地為 Android 硬件設計做出足夠大的貢獻,那麼他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其實都已經不再重要,總之這都會迫使 Apple 向研發和營銷投入更多的資金,來保住自己的地位。
  現在還難以客觀而準確地判斷流動市場的營收到底有多少是來自硬件,多少是來自軟件或者廣告,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塵埃落定之後,最低的運營利潤率永遠是屬於硬件領域。(子衿)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

====================================================

缺積分?? 缺碎鑽?? 缺鑽石?? 缺權限?? ...還是什麼都缺嗎?

可以參考以下兩篇 :

1. 共襄盛挙:結縁*随縁*感恩*惜福 APK.TW送給您\*伴手禮*/

2. 新會員必讀 ~升級密技~ 鑽石-任務-積分-權限-簽到-搜尋-發文


====================================================

歡迎大家踴躍加入 群組 內的 "韓流瘋",

韓流瘋不定期會有些小活動...歡迎踴躍參與...


====================================================

*****其他-福利
2013.01.29 (第53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1.27 (第52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1.27 (第48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1.25 (第51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2013.01.25 (第50波) : 人人回帖送鑽,送完為止
<如須查詢更多相關內容,請自行爬文>



**以上報告完畢**
如果可以的話,幫我評個分數或是送一多花給我^^
您的評分與鮮花,是我下次再發帖的原動力
謝謝~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