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塗鴉已成為 Google 展示創意和文化的小窗口
導語:英國廣播公司(BBC)撰文揭開了 Google 塗鴉團隊的神秘面紗。文章指出, Google 塗鴉的創作有時會耗時數月之久,但付出即有回報,它們幫助提升了 Google 的公司形象,將 Google 作為一種文化去傳播。
以下為文章全文:
紀念重大事件
從可直接彈奏的萊斯‧保羅吉他、吃豆人遊戲,到為紀念“電子合成器之父”羅伯特‧穆格(Robert Moog)而特意推出的音樂合成器鍵盤,在 Google 首頁出現過的眾多塗鴉中,這些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Google 塗鴉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那一年在 Google 首頁上出現了一個火柴人的圖案,這個圖案的前面是字母“O”,暗指 Google 團隊已經離開辦公室。經過十多年的演變, Google 塗鴉已經變成了精美的設計與複雜的遊戲,以及著名人物和事件的藝術呈現。
Google 迄今已推出了超過1000個塗鴉,它們既用於紀唸著名或者不太著名的人物或事件,也用於描述這些人物或事件的週年紀念日,且日益呈現出互動性和分享性的特徵。
除了塗鴉,還能有什麼形式能讓數億人記起阿梅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傳奇女飛行員)誕辰115週年,或者德昂‧遜德巴克(Gideon Sundback)是拉鏈的發明人?為紀念遜德巴克誕辰132週年, Google 在主頁上放了一個大大的拉鏈。
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 Google 每天都會在首頁推出一個以體育為主題的新塗鴉,今天是花樣游泳,而明天就是打板投籃的籃球動作。 Google 對塗鴉的選擇始終是一個重要事件,至少在那些無聊的企業白領看來是如此。無論一個人將這些塗鴉當作藝術還是設計,它們肯定是全球觀看次數最多的圖像例証之一。
揭開神秘面紗
儘管 Google 塗鴉備受關注,但這些塗鴉的創作者卻鮮為人知。看一看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的塗鴉,你會對 Google 塗鴉團隊有所瞭解。全世界數億人會看到這些塗鴉,但有些只需幾個小時就能完成,也有一些則需要 Google 創作團隊耗費幾個月的心血,如紀念英國搖滾巨星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的塗鴉。
所有這些塗鴉都是少數幾個“塗鴉藝術家”的傑作,他們擠在加州的一間小辦公室進行創作。 Google 塗鴉團隊創意總監賴安‧傑米克(Ryan Germick)表示,他從來不會為了取悅觀眾而去創作自己的塗鴉作品。
傑米克說:“人腦的進化不是用來理解數億人是如何解讀某樣東西的。對於我來說,如果我能讓同事們開心,或者學到了一門新技術,那我才會覺得生活更有意義。這就是我的工作動力。我們要保証能以最佳形式詮釋藝術和技術。”
據傑米克介紹, Google 塗鴉團隊並不將自己看作是藝術家或設計師:“我們處於娛樂、藝術、技術和平面設計的交叉處。它們的界限很模糊。”
傑米克說, Google 塗鴉團隊的一個目標是利用有限的資源,帶給人們無限的歡樂。曾在 Google 塗鴉團隊擔任設計師的黃正穆(Dennis Hwang)創作了大量塗鴉作品,但他後來調到了 Google 其他業務部門。在 Google 塗鴉團隊,個人通常不會因他們的工作而得到好評,塗鴉往往會被看成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主頁變得人性化
傑米克說:“ Google 塗鴉不是在突出我們個人的重要性,而是將 Google 作為一種文化去發揚光大。” Google 塗鴉在技術層面的工作大部分是由 Google 員工利用“20%創新時間”所完成的。根據 Google 內部規定,員工可以將五分之一的工作時間花在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上。
克里斯‧霍姆(Kris Hom)便是一位利用“20%創新時間”幫助塗鴉團隊的 Google 工程師,他最近才成為塗鴉團隊的全職員工。霍姆說,有一次,母親向他炫耀自己在奧運會塗鴉遊戲中的表現,那一刻他高興極了。霍姆認為,這些塗鴉可以“使 Google 主頁變得人性化”。
據傑米克介紹,塗鴉主題的篩選是一個“相當民主的過程”,整個團隊更看重的是給人眼前一亮的元素,或者是尋找值得紀念的事件或人物,而不是簡單地慶祝普通的節日。例如,為了紀念埃爾哈特150週年誕辰,他們要等待很長時間。
公眾建議和 Google 在其他國家員工的創意,在 Google 塗鴉的創作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量塗鴉作品是借助數字繪畫工具完成的,但有時一款塗鴉作品最初只是實體繪畫。例如, Google 塗鴉設計師詹妮弗‧霍姆(Jennifer Hom)在一塊帆布上使用仿金箔和油漆,手繪了紀念古斯塔夫‧克利姆特(Gustav Klimt,奧地利著名印象主義畫家)的塗鴉。霍姆寫道:“我希望通過克里姆特最著名的作品《吻》向他致敬。我希望我們的塗鴉作品能夠讓他的重要遺產得到認可。”
非純粹的創意作品
塗鴉是藝術嗎?倫敦設計博物館館長迪亞恩‧薩迪奇(Deyan Sudjic)說:“藝術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它與功能無關。設計過去曾被稱為商業藝術,它被自己所承擔的功能義務所束縛。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職業生涯始於插圖繪畫,但這種藝術形式使得他最終成為藝術家。作為插圖畫家,沃霍爾的作品銷量很大,但與他的藝術成就相比卻微不足道。”
但是平面設計師希‧斯科特(Si Scott)認為,包括塗鴉在內的設計現如今都是新的現代藝術形式。市場營銷公司Seven Brands CEO傑斯米妮‧蒙哥馬利(Jasmine Montgomery)對此持不同的觀點:“如果有人花錢雇你從事創意活動,進行品牌宣傳或廣告,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些就不算是藝術作品,因為它是服務於商業客戶,而非純粹的創意作品。”
傑斯米妮還認為,“塗鴉只是精心設計的用戶體驗的一部分,與裝潢豪華的賓館大堂或包裝精美的產品是一樣的。” Google 塗鴉很難擺脫其背後的商業用途。它們幫助 Google 樹立了更好的形象──雖然這種形像有時會因為侵犯用戶隱私或避稅而遭受抨擊。
美國諮詢公司Merriam Associates品牌顧問莉莎‧唐尼‧梅里厄姆(Lisa Downey Merriam)指出,由於 Google 塗鴉背後不同尋常的故事,引發了用戶的激烈討論:“這些塗鴉很有趣且頗具互動性,大多數都與主題密切相關,有時還能製造驚喜──所有這些都傳遞了 Google 的個性化色彩。”
只要 Google 繼續穩坐搜索市場的霸主寶座,這些塗鴉──無論你是將它們看做是藝術、設計、娛樂,還是精明的品牌宣傳──都會成為我們日常網絡生活中的一部分,無處不在。(揚帆)
來源 香港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