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遠見雜誌 第420期 作者:多人 (繁_PDF)
[打印本頁]
作者:
kevin5441
時間:
2021-6-16 00:19
標題:
遠見雜誌 第420期 作者:多人 (繁_PDF)
本帖最後由 kevin5441 於 2021-6-17 11:00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IMG_0012.JPG
(250.28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6-16 00:16 上傳
遠見 6月號/2021第420期
封面故事
2020一整年,台灣堪稱「防疫模範生」,普遍獲得世界肯定,國際媒體甚至盛讚台灣是「地表最安全的地方」。但從2021年4月底,華航諾富特的防疫旅館出現管理漏洞,引爆四溢蔓延的社區感染,台灣自此從全球新冠疫情的「平行時空」回到了人間。
《遠見雜誌》援引專家意見、全面性地蒐集台灣的防疫資源、借鏡國外的經驗,甚至獨家訪問了爆發院內感染的亞東醫院,擷取經驗,因為,台灣的抗疫之路,拚的不僅是解除三級,更是一場多維度的持久戰!
編者的話
記取莫迪教訓,為台灣加油!
李建興
2021年5月10日,將狠狠地刻在台灣的抗疫史冊裡。
這天,原本在新冠元年被譽為世界模範生的台灣,出現了社區防疫破口(多數專家推估當天為萬華感染事件的起始)。於是「加零」了好一陣子的本土案例,蠢蠢欲動。是日,台北市進入準三級、全台升成二級,接著,排山倒海的疫災,狠狠地把台灣從「平行時空」拉下了神壇,打回了人間。
整個島嶼的恐懼,隨著情勢的急轉直下,猶如一入夏就屢屢飆破40度高溫,不但令人措手不及,更像伴隨著焚燒的空氣,鼓噪著新冠二年的台灣社會。
尤其,正當台灣正以萬夫莫敵之姿,沉浸在GDP全球居冠、股市最高點、半導體號令天下的氛圍時,一記反轉,除了逼得全民得立馬面對現實外,此時美國又宣布民眾可以脫下口罩、回歸正常生活,以色列也表示終止境內所有防疫措施,讓台灣更顯尷尬難堪。
或許驟降的際遇實在難以招架,即便各級政府祭出鐵腕防疫,卻都還出師未捷時,就被究責和質疑的聲浪,搶盡鋒頭。連日來,除了各界對疫調程序、篩檢方式及疫苗採購與研發攻占了媒體版面及政論節目,民間甚而傳出了赴美打疫苗的風潮,更不乏傳出疫苗旅行團。國人的集體焦慮,昭然若揭。
與病毒共存的年代,疫苗就是保命符
特別當社區感染已成事實,台灣註定要與病毒共存時,疫苗成了唯一的保命符,各界對於政府「外購」與「國產」並行的疫苗方針,就多有批判。尤其一旦疫苗政策摻入了國家安全、生技政策、民族自尊等科學外的考量,更讓政府的信度動搖、社會的對立升溫,端看中央如何面對及解決。
到底,當了一年半優等生的台灣,犯了什麼錯,讓原本的大滿貫,打成一手爛牌?只能說,平順的我們都輕忽了向國際汲取經驗。近來因猛爆性的疫情,而陷入人間修羅場的印度,正警醒著台灣。
在這13億人口的國家,自5月以來,每日確診占了全球一半,使得本該帶來希望的醫院,卻被絕望壓得難以喘息,成為疫情崩潰的縮影。每個起伏的胸口,說明了在印度連呼吸都得費盡氣力。就連CNN印度裔主播札卡瑞亞在印度的母親,4月也因新冠肺炎病逝。
根據印度科學理工學院預測,至今年6月11日,該國累計染疫人數還恐怕逼近5000萬人。而民間的估計,更不留情面,可能是3~10倍。近期,隨著死亡人數飆升,不僅民眾得搶火葬場、搶木材,許多無力負擔後事的家屬乾脆就地焚燒屍體。
於是,恆河一帶於是發現漂流的浮屍被沖上岸,數量高達2000多具,俯看新德里的地面,點點火光,不是星辰,而是每個因疫情,和摯愛死別的餘光,逼得印度的警察得向岸邊廣播,要大家不要再往河內扔屍體了。
最近一期印度雜誌《India Today》,就以「新冠2.0 失敗的國家」為封面標題,點出了所有失敗者都有的特點——自大,以及印度防疫的致命關鍵。
首先,太快鬆懈。由於在2021年年初,印度確診案例降到了1萬以下,讓人們失去了打疫苗、戴口罩的動力,甚至還進行大規模的政治、宗教集會。孰料,死灰復燃的疫情,並沒敲醒當局,3月份印度衛生部長,還信誓旦旦、自信滿滿說,該國疫情已到終局。
其次,缺乏軍備盤點。事實上,在這波如海嘯般的疫情死亡潮,除了病床不足,很多印度人是死於缺乏氧氣。許多地方政府因而狀告中央,痛批:「放任患者缺氧致死,和『種族滅絕』罪行無異!」
以4月30日那天, 1700萬人的新德里,全城只剩一張病床,搶不到病床、氧氣的只有送命一途,眼見社會的反動就快止不住,印度總理莫迪才宣布增建1500處製氧廠,部分國內製氮廠,也要改為製氧廠。
疫苗政策更為荒謬。事實上,身為疫苗生產第一大國的印度,有六家藥廠參與全球的疫苗生產,其中血清藥廠,每年替全球165國生產20款、約15億劑的疫苗。
而1月份疫情稍緩,莫迪過於自滿地著手疫苗外交,將兩億劑的疫苗大方嘉惠他國。偏偏施打在本國人民的本土疫苗卻太晚生產、進口疫苗又太晚下單,在計畫不周、採購失靈下,斷送了大量的人命。致使,昔日的救世主,成了抗疫的潰敗者,贏了面子,卻輸盡裡子。
借鏡印度,抗疫之戰容不得任何驕矜
印度的教訓,告訴全球,抗疫容不得任何的驕矜。一旦大意,都會將人從天堂打入地獄。印度曾經自滿地說:「要如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俱盧之戰,18天打贏戰疫。」而台灣也曾期許,「兩週內再寫抗疫奇蹟」,後來都證實,疫情之下,沒有贏家。
而印度如缺氧般的防疫,對於疫情的樂觀、疫苗的輕忽下,所招致的下場,難道不令台灣不寒而慄?尤其當疫情成為常態,疫苗成為涅槃重生的唯一希望時,不免讓人擔心,政府的疫苗採購、國產研發,以及疫苗數量,是否真能多此專業考量,以救贖全民為優先?
儘管許多民間論述,被政府指涉成「為防疫添亂」,但值此時期,許多對於疫苗的釋疑,中央不能避而不談。例如,去年11月東洋公司代理德國BNT和輝瑞藥廠合作的「輝瑞疫苗」破局,是否該提出說明?預期中的1000萬劑疫苗,是否已然足夠?政府接下來明確的作為又是什麼?
值此訊息紛亂、多重引力拉扯著防疫工程時,向來自詡為「超前部署」的台灣,得「歸零思考」,本期《遠見》封面故事,以〈抗疫持久戰,開打!〉為題,盤點台灣的防疫戰備,包括疫苗採購、研發和施打進度、醫療量能準備,以及疫後的復建工程……正是期許台灣在抗疫之路能迎頭趕上。
同時,如同所有的第一線抗疫人員,《遠見》記者也深入第一線,如疫情最嚴竣的萬華、亞東醫院……,進行採訪拍攝,為的就是為讀者採集到最正確、最專業的聲音。
誠如,我們前去院內感染最嚴重的亞東醫院,該院副院長邱冠明所言:「這次的疫情證明了,人定真的無法勝天,我們要更謙卑地面對疫情!」我們只求以「全島一命」的信念,全民通力合作,讓疫情撥霾見日。
內容簡介
遠見天下
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自許。旗下的「天下文化」創立於1982年春天,陸續推出「財經企管」、「心理勵志」、「社會人文」、「科學人文」、「文學人生」、「科學天地」、「健康生活」等系列。而「遠見雜誌」以「財經、管理、科技 第一流雜誌」自許,每期內容多元化,遙遙領先國內所有財經月刊,是知識管理的第一品牌。2001年另成立「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讀書俱樂部」,更是啟動「讀一流書、做一流人」新風潮,提昇台灣社會的生命力。遠見獨家側身專訪成功領導人新思維,深入淺出的文字陳述,貼近追求精進觀念的科技新貴心靈。遠見頂尖人物論壇,分析產業前景與經營理念,樹立產業優秀典範模式,指標性的策略模式執導產業發展,擘畫前瞻新思維。曾做過「探索日本、透視矽谷、瞭望上海、悠遊歐洲」等專題,還有,「有朋自遠方來」的第一手特別報導,寰宇國際即時新知。全球管理大師經典智語,整合新世紀觀點領先議題,洞察機先瞭望全球經營智慧,透過智慧者的銳眼,探索世界新觀念。
文件:
遠見雜誌 202106.part1.rar
(30 MB, 下載次數: 203)
2021-6-16 00:1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文件:
遠見雜誌 202106.part2.rar
(30 MB, 下載次數: 207)
2021-6-16 00:1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文件:
遠見雜誌 202106.part3.rar
(2.93 MB, 下載次數: 182)
2021-6-16 00:18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作者:
easytry
時間:
2021-6-16 09: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iokii
時間:
2021-6-17 08:17
請務必遵守手機小說版規,發帖者視同已閱並同意遵守。
3天期限修正分類,小說版有「漫畫/雜誌」類。
編輯完成與本帖評分「已修正」通知版務打開主題。
未編輯修正完成打開主題前,不得在小說版發新帖,否則禁言處理。
感謝配合 XD
作者:
tw54168
時間:
2024-12-8 09:23
感謝熱心分享好書籍 長長見識 謝謝您 功德無量~
作者:
lauloud
時間:
2024-12-8 22:35
感謝分享好書,下載來看增加知識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