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小腦萎縮症10大症狀不可輕忽 中西醫治療觀點有差
[打印本頁]
作者:
ehaforyou1989
時間:
2019-11-19 10:24
標題:
小腦萎縮症10大症狀不可輕忽 中西醫治療觀點有差
[size=15.008px]本病病因不明,但大多有家族遺傳傾向,20歲以前起病者多為
常染色體
隱性遺傳
,而20歲以後起病者則多為常染色體
顯性遺傳
。將Friedreich共濟失調缺陷基因定位於9q13~q21,將OPCA遺傳基因定位於6p24~p23之間。同時發現與
病毒感染
、
免疫缺陷
、
生化酶
缺乏及
DNA
修復功能異常等有關,但其確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size=15.008px]
病理
方面,其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的有
神經細胞
的萎縮、變性,
髓鞘
的脫失,
膠質細胞
輕度增生,從而出現
小腦
半球及蚓部、小腦中下腳廣泛變性,
浦肯野細胞
消失;
脊髓後柱
及
克拉克柱
的神經細胞萎縮或消失,繼髮膠質細胞增生,後根與
脊神經節
變性、髓鞘脫失,尤其在腰、骶段脊髓更為明顯。亦可見到
大腦皮質
、
基底核
、
丘腦
、
橋腦基底核
等腦幹部分核團的變性。
[size=15.008px]這種疾病有可能是因為
染色體
上核苷酸CAG異常大量重複,且由於CAG重複序列多存在於表現序列(exon)上,因此在其基因表現的蛋白質中便存在長鏈的
麩胺酸
(Glutamine),此種異狀的
蛋白質
會導致
細胞
衰亡。依CAG重複所位的染色體又可細分為不同型的小腦萎縮症。SCA3佔在
臺灣人
中所有顯性脊髓小腦萎縮症的45%。
[size=15.008px]在
臺灣
主要針對小腦萎縮症第一型、第二型、第三型、第六型、第七型和DRPLA型,利用
PCR
的分子生物技術進行作篩檢。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