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小宅開箱】MSI P75 Creator "用專業" 讓創作者美夢成真
[打印本頁]
作者:
死神殺手
時間:
2019-6-28 00:21
標題:
【小宅開箱】MSI P75 Creator "用專業" 讓創作者美夢成真
【聲明】
1.本人寫的文章可以自由轉貼,僅需告知原作者即可
2.轉貼文章禁止惡意修改
3.文章中照片若要引用,請附上連結至本篇
【各平台小宅開箱的蹤跡】有問題也可以私訊粉專~
>>上FB 搜尋
宅開箱,3c玩樂趣!!看開箱選3c
@LINE 官方帳號也登場了,點擊連結即可加入追蹤 最新資訊 最新開箱 最新宅活動
提供1 BY 1即時的Q&A,筆電購買準則與建議,挑選符合你的最高CP筆電
點我加入官方@LINE帳號
FB社團
【小宅開箱】筆電技術開箱解惑交流區
小宅YOUTUBER頻道
陳小宅
歡迎大家多多訂閱以及追蹤分享~
【前言】
終於考完試了,終於可以更新文章了吧!讓各位久等了,這台應該也很多人在期待吧!!
不得不說這台質感真的蠻不錯的,內部的擴充也意外地讓我驚豔!!
另外這沒記錯的話,應該是17.3吋的吧!重量僅達2.25KG 不錯不錯畢竟還搭載RTX的顯卡!!
廢話不多說,趕緊來介紹這台筆電吧!
【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9-9880H 8核心/16緒 2.3GHz超頻4.8GHz/16M Cache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2060 6G DDR6
記憶體:16G (8GX2) DDR4-2666/共2個插槽,已經使用2個,最高支援64G (升級時需要拔掉原本的記憶體)
SSD 硬碟:512GB*2 M.2 PCIe SSD/ 還有一個 M.2 SATA 插槽可以使用 (不支援PCIe)
傳統硬碟:無,不能擴充
螢幕:17.3吋 FHD 1920X1080 IPS-Level 霧面
光碟機:NO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無線規格:802.11 ac Wi-Fi + Bluetooth v5
視訊鏡頭:HD type 30fps @720p
鍵盤規格:白色背光鍵盤
I/O PORTS:
1x Type-C (USB3.2 Gen2 / DP / Thunderbolt™3)
1x Type-C USB3.2 Gen1
3x Type-A USB3.2 Gen2
1x RJ45
1x Micro SD
1x (4K @ 60Hz) HDMI
1x Mic-in
1x Headphone-out (HiFi)
尺寸:396.1 x 259.5 x 18.95 mm
重量:2.25 Kg
變壓器:180W Slim adapter
電池:82 Battery (Whr)
保固:二年台灣地區完全保固/一年國際保固/電池保固一年
備註:以上規格僅供參考,如有任何問題,請依原廠公告為主
【筆電特寫】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筆電開箱】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外箱就不用多做介紹了,一直都沒有變動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今天開箱的型號是P75 Creator 9SE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配件有後背包,還有精美的白色盒子,還有一盒東西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就是變壓器和滑鼠....不是!!這個是傳說中的無線滑鼠!!竟然有人附贈無線滑鼠!太佛了吧!!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變壓器用到 180W 看來真的很燒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變壓器的長度達到14cm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變壓器的寬度達到7cm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全機鋁合金材質打造,A面摸起來平順滑順,以太空灰的顏色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機身厚度18 mm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機身長度396.1 mm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機身寬度259.5 mm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單純機身重量2.25 k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機身+變壓器重量2.91 k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機身前側,切割設計,還有貼心的凹槽設計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後側採用跟GS系列相同的設計,不對稱的切割設計,讓商務筆電備有凶猛的氣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I/O PORTS:
1x Type-C (USB3.2 Gen2 / DP / Thunderbolt™3)
1x Type-C USB3.2 Gen1
3x Type-A USB3.2 Gen2
1x RJ45
1x Micro SD
1x (4K @ 60Hz) HDMI
1x Mic-in
1x Headphone-out (HiFi)
這次的介面孔,也備有相當多元,畢竟身為一個多媒體創作者,要具備很多隨身硬碟吧!!
另外HDMI也可以達到 4K 60Hz的輸出,還有有些地方沒有wifi需要具備RJ-45接孔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軸承處的設計,變得更圓滑了,另外A面你可以也看鑽石切割的設計,讓整體的質感更上一層樓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開啟的角度,目測也可以達到140度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上面的螢幕邊框僅有9.26 mm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兩側的螢幕邊框僅有6.17 mm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螢幕採用 17.3吋 FHD 1920X1080 IPS-Level 霧面螢幕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視訊鏡頭一樣做在上方,麥克風也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螢幕下方有msi的logo,電源鍵也有做過特別的梯形設計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面靠近軸承處也有很特殊的設計,跟以往設計不一樣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面俯看的樣子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鍵盤採用黑底白字設計,還是這設計最棒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這背光鍵盤,亮度也是亮度十足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右下角一樣有這台筆電的特色介紹貼紙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左邊呢就會有INTEL貼紙RTX的貼紙啦~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觸控面板長度達13.9 cm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觸控面板寬度達6.4 cm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整體看起來就是相當的舒適阿
【拆解部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打開之後大概就是長這樣,因為全機身鋁合金的,怕有靜電問題所有有貼隔靜電貼紙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這邊有一個空的m.2 這邊就是放m.2 sata 不走pcie喔!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渦輪風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雙渦輪風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這圖片的散熱真的不是蓋的...彎折處幾乎沒有在130度以內
[yt]F3MlF_-3Rc4[/yt]
▲拆解教學
【軟體部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ID64 系統的摘要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PU採用 Intel Core i9-9880H 8核心/16緒 2.3GHz超頻4.8GHz/16M Cache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主機板採用MS-17G1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記憶體採用 SK DDR4-2666 8G記憶體 *2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 CPU-Z的跑分,單核為 509.6分 ,多核為 4559.3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內顯整合式 Intel® UHD Graphics 630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顯示卡為NVIDIA GEFORCE RTX-2060 6G DDR6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電池設計容量為84512 mWh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wifi模組 802.11 ac Wi-Fi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網路卡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螢幕採用AUO B173HAN04.2 (AUO429D) sRGB91% 72% NTSC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ID64 實測記憶體效能表現,為 36892 / 38387 / 32287 M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為 70.6 ns,另外看到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311.92 / 198.01 / 241.38 G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1.4 ns。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PU 與 GPU 詳細數據跑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採用三星 PM981 512GB MZVLB512HAJQ NGFF PCIe3 3.0 x4 M.2 SSD NvMe *2 做raid0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S SSD Benchmark軟體測試,1G 環境下,循序讀寫效能約可達到2167.67 MB/s與2292.51 MB/s、4K 隨機讀寫可達到39.08 MB/s與95.92 MB/s,最後結果總分為4183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S SSD Benchmark軟體測試,ISO 速度可達2212.48 MB/s 期間 0.49 s,程式 速度可達789.07 MB/s 期間 1.78 s,遊戲速度可達 1770.69 MB/s 期間 0.78 s。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S SSD Benchmark軟體測試,Compression-Benchmark 壓縮效能測試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rystalDiskMark軟體測試,讀取 3377.1 MB/s 寫入 3349.6 MB/s,隨機 4k項目 讀取 45.45 MB/s 寫速 104.7 MB/s
補充:
Seq Q32T1:針對 NCQ、AHCI 模式做循序讀取、寫入測試(1024K 位元組,佇列深度為32)
Seq:循序讀取、寫入測試(1024K 位元組)。
4K Q32T1:針對 NCQ、AHCI 模式做隨機讀取、寫入測試(4K 位元組,佇列深度為32)。
4K:隨機讀取、寫入測試(4K 位元組)Seq:連續做讀、寫測試(1024K位元組)。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TTO 硬碟穩定測試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inebench r15 的分數 1667 cb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inebench r20 的分數 3393 cb 原廠狀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inebench r20 的分數 3615 CB 使用XTU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PCMARK 8 家用模式下獲得 4437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3D MARK Time Spy 下獲得 5933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VrMark Rrange Room 下獲得 7919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太空戰士15 高興能全螢幕下獲得 6207 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在SUPERPOSITION 1080P 高效能模式下獲得 3417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PerformanceTest 9.0 跑分為 4081.8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待機狀況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筆電雙燒測試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筆電原廠燒機測試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使用XTU之後 燒機測試
寫到這裡希望有人發現兩者之間的差別處,相信各位都是看得懂數字的人,也是讀過書的人
這兩張的差別,應該是很容易觀察出來的,只是要用心去體會而已
【遊戲測試】
[yt]EnQwtZi_hDk[/yt]
【總結】
以17.3吋來說,這台落在2KG多一點,算是不錯了,另外還有第九代CPU的加持還有最新顯卡的加持
在整體的運作上,相當的有感,另外還有螢幕的色澤真的很美,使用True Color 應該是可以接近100% sRGB
另外儲存空間真的是超乎我想像阿~!真的沒想到有一天會拿SSD 當作D槽!
散熱的部分,我是覺得雙燒的情況下還是會有一點吃力啦~但是我沒有測試在XTU的情況下雙燒,如果有的話應該會好一點
另外外觀的部分,我相信可以抓住大多人的心,希望MSI可以持續進步
P.S. 有錯麻煩告知,最近事情很多 可能會打錯!
【價格】
加入@LINE官方網站詢問~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