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gif (73.23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6-8 07:59 上傳
在納粹鐵絲網後面 雷馬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over.png (326.9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6-8 08:00 上傳 書名:在納粹鐵絲網後面(生命的火花) 原作名:Der Funke Leben(Spark of Life) 作者:[德] 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譯者:王競 章偉良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4-12-01 一九四五年春天,梅淪集中營裡禁錮著幾千個正直善良的德國人、捷克人和波蘭人。他們大多是由於宗教信仰或政治觀點而陷身囹圄,也有一些人以「莫須有」的罪名被納粹關押進來。他們在鐵絲網圍牆內蒙難多年,狼犬撕咬、懸吊毒打、拔指甲、剜眼睛,燒睪丸,受盡折磨,嘗遍酷刑。然面他們憑藉著堅韌不屈的意志,同舟共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一九四五年春天,盟軍飛機對德國本土的轟炸,給集中營裡的囚犯帶來了希望。搖曳欲熄的生命火星又在餓成骷髏般的人們身上復燃了起來。他們眺望山下,增添了活下去的信念,他們隔著鐵絲網談戀愛,寄希望於將來,他們千方百計通過集中營裡的黑市搞食物,他們冒名頂替死人以逃避清洗;最後,他們和集中營裡的地下抵抗組織取得聯繫,同心協力,挫敗了法西斯分子潰逃前的大屠殺陰謀,終於獲得了被剝奪多年的自由。 小說的情節圍繞著二十二號營房和納粹軍官紐鮑爾的家庭生活而展開。語言雋永而富於哲理。心理描寫細膩深刻。確實是戰後文學中的一部現實主義傑作。
cover.png (326.99 KB, 下載次數: 0)
2019-6-8 08:00 上傳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jpg (33.0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6-8 08:06 上傳 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年6月22日-1970年9月25日) 德裔美籍小說家。出生於德國一個工人家庭,18歲時志願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前線負傷,戰後做過教師、記者、編輯等多種工作。1929年,小說《西線無戰事》出版,引起轟動,迅速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使他成為蜚聲世界的作家。因為他的反戰立場,納粹上台後,將他與托馬斯‧曼等人的作品公開焚燬。1938年,他被剝奪德國國籍,後流亡美國。1947年,他加入美國國籍,次年返回歐洲並定居瑞士。1970年9月25日,雷馬克在瑞士逝世。1991年,雷馬克的家鄉奧斯納布呂克設立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和平獎。 雷馬克的著作大多帶有自傳色彩,用詞精練,抒情的書寫中卻透出客觀、冷峻的氣質,被比作德國的海明威。他一生共著有十五部小說、三部劇本和兩部文集,其中,《西線無戰事》《凱旋門》《三個夥伴》《愛與死的年代》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 《西線無戰事》 《凱旋門》 《在納粹鐵絲網後面(生命的火花)》 《黑色方尖碑》 《里斯本之夜》 《應許之地》
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jpg (33.03 KB, 下載次數: 0)
2019-6-8 08:06 上傳
《在納粹鐵絲網後面》[德] 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azw3 (757.58 KB, 下載次數: 3) 2019-6-8 08:07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閱讀權限: 10 《在納粹鐵絲網後面》[德] 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pub (404.68 KB, 下載次數: 47, 售價: 1 個碎鑽) 2019-6-8 08:07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