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 集小說家、詩人、劇作家、譯者、電影導演等多重身分於一身,被視為是美國當代最勇於創新的小說家之一。 一九四七年生於新澤西州的紐渥克市。在哥倫比亞大學唸英文暨比較文學系,並獲同校碩士學位。年輕時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不斷嘗試各種工作,甚至曾參加舞團的排練,只為了『觀看男男女女在空間中移動讓他充滿了陶醉感』。 他早年的創作一直深受一些法國詩人及劇作家的影響,《紐約三部曲》則是他重新回歸美國文學傳統的轉捩點。他曾獲美國文學與藝術學院頒發『莫頓道文薩伯獎』;後又以《機緣樂章》獲國際筆會福克納文學獎提名;並以《巨獸》獲法國麥迪西文學獎。 奧斯特的小說《月宮》、《在地圖結束的地方》、《昏頭先生》,同樣以豐沛的想像空間,對自我與他者、孤獨與社會、心靈與物質進行沉思和反芻,充滿了智慧與迷人的丰采。其他作品包括回憶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評論集《饑渴的藝術》及詩集《煙滅》,已被譯成二十多國語文,最新作品是二〇〇四年的《神諭之夜》。而《布魯克林的荒唐事》是保羅·奧斯特最熱情、最有生氣的長篇小說,是一支普通人光榮而神秘生活的讚歌,感人而令人難忘。 九〇年代起,奧斯特積極參與電影工作,除為華裔名導演王穎編寫『煙』的劇本(『煙』曾榮獲柏林影展銀熊獎、國際影評人獎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並與王穎合導了『面有憂色』,以及獨立執導『綠寶機密』(Lulu on the Bridge),深受稱許。目前他與妻兒定居於紐約布魯克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