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開始時的團名為「草東街派對」,由幾位玩團又喜歡去草東街及山上晃的年輕人組成。其後,在經歷一些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難題和無奈的人事更動後,留下的團員決定以「草東沒有派對」這個團名繼續音樂旅程,而這亦是整個樂團風格發展的轉捩點。
2012年即已成軍的草東,直至2015年9月開始,小型演出便一票難求;其後單曲〈爛泥〉更於當時衝破18萬人次點閱率、《醜奴兒》專輯初刷兩千張亦供不應求,在台灣獨立地下樂團之中為令人不可忽視的黑馬,各專業樂評亦紛紛撰文探討草東的崛起。
2017年,草東入圍第28屆金曲獎,並共6項入圍,評審主席黃韻玲表示「他們是悶世代的爆發。音樂給人太大的衝擊,打破大家對於聽覺的想法。」
記錄對於土地對於人情世俗的觀感
節奏遊走在雀躍的Disco Beats與帶有油漬味道的重破音大拍之間
時而細膩低語呢喃
時而絕望放聲嘶吼
深刻的語句搭上跳動的旋律
融入現代電字音樂元素
創新而和諧的編制激盪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火花
用消極卻浪漫的口吻表達情緒並述說著社會
在不斷嘗試開發各種路數的玩法與編曲的過程中
也回歸原始單純的聽覺找尋共鳴、震盪,然後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