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小心! 不要讓孩子染上考卷訂"症" [打印本頁]

作者: awd5566    時間: 2017-5-29 18:10
標題: 小心! 不要讓孩子染上考卷訂"症"
學校出的題目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把我們的思考模式定型。

他們說一,你不能說二。

於是獨立思考能力就這樣被扼殺了。

他們要求你背課文,考試的時候還要一字不漏的寫出課文和解釋的定義。

比起是否「理解」文意,更重要的是要能「一字不漏的背誦」,儘管可能不是真的知道意思。

有些老師甚至連標點符號都要規定必須寫得跟課本上一樣。



之前老師要求我們背一篇叫<阿公的生日>的課文,全部有十幾段,又臭又長。

大家花了好幾個禮拜的內化這篇課文(還有課文的標點符號位置),全班背得要死不活的,唯獨我還沒背就放棄。

考試後,少數人得到滿分,大多數都是滿江紅。

有人十段全寫,卻只因為標點符號的位置錯太多而被扣到剩下二十幾分,然後哭了一整天。

而我,從頭到尾只寫了自己的名字跟班級。

理所當然的,白卷也只能換來零分計算。

發考卷的當天,我飽受大家的譏笑。

由我墊底,其他不及格的人就顯得沒那麼"白癡",所以他們也笑的很大聲。

直到我們都長大了,某天在同學會回顧這件事的時候,大家才恍然大悟"沒有人"在自己的人生中,把那篇又臭又長的課文派上用場。

為什麼?

因為這本來就是派不上用場的東西。

而那個時候,老師卻花好幾堂課的時間讓我們背這些廢物(然後自己坐在旁邊做別的事)。



還記得國中時期,我寫過類似這樣的題目: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誰畫的?

a. 達文西    b. 達芬奇   c. 達爾文



我當時寫a,結果答案是b,因為課本上的翻譯叫達芬奇。

長大後,我才發現大部分的人(包括電影名稱)都是講達文西,幾乎沒聽到有人說達芬奇。

而當時的我,卻要為這種爛題目訂正十遍,還要抄題。



還有另外一種題目,考的不是你知識或常識,而是你對出題人心境的掌握度,以及出題人個人對你的要求:



能夠在放學後打掃教室,真高興。



以上,圈還叉?



說真的,這種感覺型的題目還有對錯之分嗎?

會不會高興,這涉及了很多其他的因素。

如果跟喜歡的人一起打掃,我就很高興。

如果跟討厭的人一起打掃,我就不高興。

誰規定打掃教室就非高興不可呢?

把出考題的人和他不喜歡的人放在一起打掃,多半他自己也高興不起來吧!



如果今天的題目是這樣:



毛毛蟲破繭而出時,會變成什麼?

a. 毛毛蟲   b. 魚   c. 蝴蝶   d. 人類



那你可以說它有標準答案,因為答案本身是客觀的。

但,很多時候,題目的答案都是出題者自己主觀的解讀:



爸爸早上第一件做的事是什麼?

a. 幫你收拾書包   b. 做早操    c.  看報紙



正確答案是b,寫a跟c是錯的。

儘管我爸早上不做早操,卻要被老師糾正「你爸早上做的第一件事是做早操」。

奇怪了,老師妳跟我爸是什麼關係? 怎麼這麼瞭解他?

再來看看下面這題:
1494213192-2149745847_n.pn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