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平均律鋼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打印本頁]

作者: apkcat    時間: 2017-2-27 15:47
標題: 平均律鋼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本帖最後由 apkcat 於 2017-6-1 09:58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巴哈

[yt]nzXlNTxC1Tw[/yt]
Prelude No. 1 in C Major BWV 846

Johann Sebastian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平均律鋼琴曲集》中的音樂風格非常多樣,比絕大多數音樂文獻都豐富。
前奏曲的風格本身就是自由的。

儘管其中一些有典型的巴洛克旋律線,並附帶了自由的擴展尾聲。
(例如第一卷的c小調、D大調和降B大調前奏曲)。
每首賦格上都標記著聲部的數目,從二到五。大多數都是三聲部和四聲部的賦格。
賦格中包含了各種復調技巧,例如賦格呈示部主題倒置緊接段等。
但是一般而言比巴赫的管風琴賦格更加緊湊簡練
兩卷賦格中最出名的一首是第一卷的第一首前奏曲,
由簡單的分解和弦的進行組成。
由於C大調前奏曲技巧上的簡單,成為鋼琴初學者必學的曲目之一。
這首前奏曲還被古諾(Charles Gounod)
改編成了《聖母頌》(Ave Maria)

[yt]hfszE0pb-1w[/yt]
Richter - Bach Prelude & Fugue BWV 881

[yt]LT_OOeItjMw[/yt]
Prelude and fugue No. 24 in B minor, BWV 893

[yt]li2F6dWy27o[/yt]
Prelude and Fugue No. 19 in A Major BWV 888

[yt]cvddphhQtjY[/yt]
Ave Maria聖母頌
[yt]kQQSW35PrEY[/yt]
Hayley Westenra  Ave Maria
[yt]v8O15DogWgg[/yt]
Martin Hurkens  Ave Maria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yt]xApldi2rbk8[/yt]
https://apk.tw/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xODIzM3wyOWIzNzU2MTQzYWVmNDUwYjdmOTQ2NmZmYzkxN2U4ZXwxNzYxMTg2NzYy&request=yes&_f=.mp3
(Ave Maria,Wiwi Kuan)

(以上優美資源為原作所有)

作者: apkcat    時間: 2017-5-12 22:26
標題: 你知道平均律其實不平均嗎?
本帖最後由 apkcat 於 2017-5-18 21:01 編輯

知道平均律其實不平均嗎?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提醒:此篇文章是討論「音律」問題的第五篇文章,請您一定要先看完前面的四篇文章再看這篇喔!不然您可能會不懂我在寫什麼。
(稍後在其他篇幅補上)
畢氏音律中「Do↔Sol」組合很好聽,
但「Do↔Mi」沒那麼好聽。
而在大約 16 世紀時,因為音樂漸漸開始需要使用像是「Do↔Mi」這樣的三度音組合,
人們就發明出了一種偏好三度音組合的音律系統,
我們稱為「中庸全音律」(meantone temperament)

中庸全音律雖然可以讓「Do↔Mi」的組合變得很好聽,
但卻會犧牲「Do↔Sol」的悅耳程度
加上它同樣沒有解決已經存在超過一千年的「狼音」問題
使得作曲家們寫曲時,還是要左閃右躲地避開某些會很難聽的組合

沒有辦法全部的音很好聽嗎?

如果你是從前幾篇文章一路看過來的,
你應該想問這個問題很久了:
到底是還要多久阿?就沒有辦法一次讓全部的音組合都很好聽嗎?」

答案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還真的是沒有辦法。」

因為如果你要讓某兩個音的頻率組合形成簡單整數比
勢必就會動到另一個組合不管你如何調整
你永遠都沒有辦法讓全部的組合都形成完美簡單整數比

「平均律」或「好脾氣」(翻譯重點)〈註1〉

在中庸全音律以及之前的想法,都是優先照顧一種特定的音程組合,
讓那個組合很協和,然後放任其他的組合讓它們很難聽。
於是 18 世紀的音樂學家們決定要改變思維
(「巴洛克」指的時間是17世紀以及18世紀上半葉(約1600年-1750年),
但年份並不代表絕對的藝術風格,特別是建築與音樂。)
既然沒有辦法讓全部的音程組合都聽起來很協和
那麼我們就來改成讓「所有的組合都只有一點點不協和」吧!
如果所有的組合都只有一點點不協和而已,搞不好聽的人根本就不會注意到?

於是所謂的「平均律」(well temperament)就誕生了。
「平均律」指的不是特定的一種音律,
而是泛指各種「不論彈各種組合、各種調,
都不會嚴重不協和」的音律系統

這些「平均律」,基本上都是用「人為主觀決定」的方式產生的。
各個音樂學家用他們覺得好聽的方法,
音調高一點點、
某個音降低一點點、
某些組合協和一點點、
某些組合不協和一點點⋯⋯互相橋來橋去
直到所有的組合聽起來「好像」都不會太難聽為止

其中幾個有名的平均律系統包含:
Kirnberger temperament,由巴赫的學生 Johann Kirnberger 制定的。
Werckmeister temperament,由管風琴家 Andreas Werckmeister 制定的。
Young temperament,由科學家 Thomas Young 制定的。""

"
開根號

雖然以上說的「平均律」,的確可以讓作曲家使用任何一個調任何一個和弦
都不至於太難聽,但有個一定要特別說明的地方是,
這些所謂的「平均律」根本就不是平均的。〈註2〉

在這些「平均律」中,每一個音跟下一個音的頻率比例並不是完全相等的,
還是會有一些組合好聽一點點、有一些難聽一點點。
可是音樂學家們為什麼不讓它們平均分配就好了呢?
幹嘛要故意讓有些組合好聽、有些難聽

[yt]HkzHF147ZjE[/yt]


他們其實不是故意的,是因為他們不會開根號
要把一個八度分成平均分佈的 12 個音
必須找到一個數字當作鄰近音的頻率比例
那個數字乘自己 12 次之後,要剛好等於 2

那個數字就是「2 的 12 次方根」。

當然您只要拿出 iPhone 的計算機一按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算算看 2 的 12 次方根是多少
不過對於 17 世紀的人們來說
算出 2 的 12 次方根簡直是比登天還難阿!
不過有個厲害的人,他還真的登天了。

算盤神

中國明朝,有個名叫朱載堉(1536-1610)的宅男
他除了是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音樂家舞學家作家樂器製造師之外,
他還是個「算盤神」。他竟然用「81 位數的算盤」
算出了 2 的 12 次方根到小數點後 25 位
也就是真正的「平均律常數」:1.059463094359295264561825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只要你找一個標準音,把它的頻率乘上這個數字,
你就可以得到高半音的頻率,重複這個步驟 12 次,
第 13 的音的頻率就會剛好是第 1 個音的兩倍
這就是我們現代使用的、完全平均分配八度成 12 等份音律系統

但因為「平均律」這個詞已經被用掉了,
所以我們現在把這個真正平均的音律系統稱為「等律」(equal temperament)
等律雖然早在明朝的時候就被朱載堉算出來,
但等到它能夠在實際的鍵盤樂器上實作出來,
已經是快要 20 世紀的時候的事了。

聽聽看

我現在要彈一首巴赫的三聲部創意曲給您聽,
用所有我們在系列文章中提過的音律。
試試看您能不能聽出其中細微(或不那麼細微)的差別,
也謝謝您收看這五篇充滿數字的文章囉!


畢氏音律(pythagorean tuning)https://apk.tw/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wODc2NHwxYzQ4N2I3ODQxYmVhNGNkMzdlOGI1NGQxODBmNzAxMHwxNzYxMTg2NzYy&request=yes&_f=.mp3

中庸全音律(meantone temperament)https://apk.tw/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wODc2NXw2NzA0YzZhMGMxNjYxNGFjMTgzNmIxZjA1MDc5Y2NjM3wxNzYxMTg2NzYy&request=yes&_f=.mp3

Kirnberger temperamenthttps://apk.tw/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wODc2Nnw1MDA4ODFmNDU5YTdkYmFkYzg2NjA5YWFmNjc3ZDc4NXwxNzYxMTg2NzYy&request=yes&_f=.mp3

Werckmeister temperamenthttps://apk.tw/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wODc2N3w1ZDYyZDg4NzNhNDlhMGFmMTZkZWQxODU4NWYyYWY2Y3wxNzYxMTg2NzYy&request=yes&_f=.mp3

Young temperamenthttps://apk.tw/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wODc3Nnw4MDZmOGE4NDhlMDg5YjQ3MjRjMTYxMzU0ZmY1MmZhZXwxNzYxMTg2NzYy&request=yes&_f=.mp3

等律(equal temperament)https://apk.tw/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kwODc3OHxmMThhYzQ4MjY1ODMzMWVhYTc0ZWQzMGE1MTE5NzQyOXwxNzYxMTg2NzYy&request=yes&_f=.mp3

(不容易分辨喔  要仔細聽很多很多次  慢慢練習)

註1:平均律(well temperament)的另外一個稱呼是「good temperament」
「temperament」這個字也有「性格、脾氣」的意思,所以才有所謂「好脾氣」之戲稱

註2:所以到底是誰把它翻譯成平均律的阿?我也不知道
轉載自MUZiK ONLiNE 名家隨筆

                         (和弦官網)

(既然平均律不完全存在 當然「好脾氣」也是假的)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誠實地形容 只有因地因時制宜的修養能量對應才是真的(別騙我沒跟過老闆後面)

阿  拉回來重點 這篇是平均律


[yt]dv9UMJbU1kI[/yt]


(以上優美有趣的音樂資源為原作所有)



作者: NekoRin    時間: 2018-2-19 23:31
偶然看到您的帖~很有趣
其實許多的作曲者,在熟知各種和弦下
都能以此為音律系統之根基
在求得平均、協調後
進而創作出動人的曲調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