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時候削生的芋頭,接觸到汁液也會造成皮膚發癢。
根據蔡等(2006)的文章,芋頭生汁造成皮膚不適的原因,
是因為不溶性草酸鹽<、水溶性蛋白質<、鹼溶性酚類<三種因素交互作用產生,
只要去掉其中一個因素,就可以消除汁液對皮膚的刺激感。
我們了解天南星科植物造成皮膚刺激的三個因素之後,
很多感覺很玄的坊間傳說就變得有道理了,例如:
1. 戴手套:避免接觸
2.手癢的時候把手烘一烘:破壞蛋白質<(酵素?)
3.泡過醋後再削:去除鹼溶性酚類(生物
4.泡過鹽水再削:溶掉草酸鹽(針狀草酸鈣結晶),
這部分可以參閱作者另一篇文章〈鳳梨咬嘴的秘密:尖尖碰碰拳〉,
內文提到鹽水可能有助針狀草酸鈣結晶的溶解,可能是能降低刺激的原因。
最後還是要提醒,沒有把握辨認出來的野菜就不要隨意採食,
平常也盡量食用人為栽種的菜蔬,可以避免新聞中的情況發生;
也提供了一些削芋頭避免手癢的小撇步, 除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下次處理芋頭就可以更有概念囉!
=========================================================
八、姑婆芋中毒1. 中毒之症狀,
一般認為這些症狀是來自於姑婆芋中之草酸鈣(<喝牛奶解)
(牛奶解毒的範圍通常為不明重金屬以及牛奶成分內的鈣可協助部分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