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高等教育面臨危機 教授學者提建言 [打印本頁]
作者: sweiyuan 時間: 2016-3-29 22:03
標題: 高等教育面臨危機 教授學者提建言
來源:自由電子報 2016-03-29 20:09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教育部今天下午在清大舉辦高等教育危機論壇,由清大亞洲政策中心主任司徒文主持,會談中多名教授針對台灣現有高等教育的學費、階級落差及大學排名制度和大學教育公共化等議題討論,面臨國際競爭,也呼籲教育部應重視高等教育均質化及菁英化,更應在地化,從教育改變台灣、提高國際競爭力。
依據教育部資料,台灣高等教育面臨許多危機,包括今年開始大學入學學生比去年少2萬人,預計到民國117年入學人數將比102年減少11萬人,全台僅剩約16萬名大學生,減少幅度達42%,讓台灣高教機構面臨關閉危機。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李彥儀提到台灣高教受到少子化衝擊,過去博碩士生都有一定比例的成長,但這幾年就讀博士的學生減少,對台灣高等教育來說是項警訊,未來台灣學生要如何面臨國際競爭壓力,需要大學端提供解決方法,包括改變學習型態,增加學生多元能力等。
政大教授周祝瑛也對高等教育提出很多批判,包括多數教授或大學都在拚國際商業學術評比,台灣的學術界或科學家都注重世界排名,卻忽略在地化的研究及意義。
周祝瑛也提到,台灣大學學費普遍低,調高學費、增加教育資源是刻不容緩的事,但調漲學費成了政治議題,無法平心討論,令人遺憾。
全國教師會副秘書長羅德水則提到台灣在頂大五年五百億計畫結束後,也面臨高等教育要走向何處的困境,台灣準備擴充高等教育,但相對經費卻未能同樣擴充。
羅德水也說,像教育經費僅佔台灣國民生產毛額從1993三年下降到5.59%,平均每生使用高等教育經費也下降,遠低於南韓和日本、美國。高教師資結構也產生改變,兼任教師的比例遠高於專任教師,是否造成教育師資的失衡,也值得檢討。
羅德水更說,公共投資的不足就使得大學教師勞動條件惡化,學生的學費負擔也日益嚴重,讓很多學生或是頂尖大學和私校形成兩個世界。高等教育應發揮促進階級流動的作用,教育的核心價值應流動,才能讓學生翻轉,不能因為大學排名,讓階級排名更固著化。
他強調,台灣多數私校的孩子是相對弱勢學生,卻必須負擔更多學費,反而國立大學多是經濟狀況較好的學生就讀,教育應擴大公共化,把經費拿來做分配,打破教育和階級世襲,促進階級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