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8月5日巴西登場更麻煩的是,第31屆夏季奧運今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第二大城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舉行,屆時會有成千上萬的運動員、運動迷與觀光客湧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表示將公布準則,務必要保護運動員與觀眾的健康。世衛已針對成立一個緊急應變小組,在2月1日召集「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Emergency Committee,IHR),決定將茲卡病毒流行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孕婦感染茲卡病毒,新生兒可能罹患「小頭畸形症」(microcephaly)(美聯社)
聖嬰年助長疫情
今年適逢聖嬰年(El Nino),南半球許多地區氣溫偏高,有利於茲卡病毒的病媒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滋生,令公衛人士擔憂。
但里約熱內盧市長帕埃斯(Eduardo Paes)強調,8月初時巴西已進入冬季,天氣涼爽乾燥,病媒蚊不會太過猖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表示他們正在研發2種疫苗,希望今年底之前可以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但是茲卡病毒疫苗最快也要幾年之後才會上市。
茲卡病毒小百科
茲卡病毒為黃病毒(Flavivirus)的一種,主要經由蚊子叮咬傳播,最早是在1947年於烏干達茲卡森林(Zika Forest)的獼猴體內分離出來,過去只有少數人類病例的報導,直到2007年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FSM)的雅浦島(Yap)爆發群聚疫情,世人才對此一疾病有較多的認識。人被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3至7天的潛伏期(最長可達12天)發病。
感染者在發病時期,血液中存在茲卡病毒,此時如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約15天左右,病毒進入蚊子的唾液腺,就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而當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後者就會感染茲卡病毒。此外,也曾有疑似經輸血及垂直感染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