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分享硬碟保養的小常識
[打印本頁]
作者:
tailiabs
時間:
2015-9-6 08:07
標題:
分享硬碟保養的小常識
硬碟是電腦中較容易損壞的配件,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原因是用戶操作不當所致。其實,只要在日常使用中注意一些小技巧,便可以減少硬碟出故障的可能性,從而延長其正常的使用壽命。
1.讀寫忌斷電
現時硬碟的轉速大都是7200轉,在進行讀寫時,整個碟片處於高速旋轉狀態中,如果忽然切斷電源,將使得磁頭與碟片猛烈磨擦,從而導致硬碟出現壞道甚至損壞。所以在關機時,一定要注意機箱面板上的硬碟指示燈是否沒有閃爍,即硬碟已經完成讀寫操作之後才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式關閉電腦。硬碟指示燈閃爍時,一定不可切斷電源。
2.防止受震動
硬碟是十分精密的存儲設備,進行讀寫操作時,磁頭在碟片表面的浮動高度只有幾微米;即使在不工作的時候,磁頭與碟片也是接觸的。硬碟在工作時,一旦發生較大的震動,就容易造成磁頭與資料區相撞擊,導致碟片資料區損壞或刮傷磁片,丟失硬碟內所儲存的檔資料。因此,在工作時或關機後主軸電機尚未停頓之前,千萬不要搬動電腦或移動硬碟,以免磁頭與碟片產生撞擊而擦傷碟片表面的磁層。此外,在硬碟的安裝、拆卸過程中也要加倍小心,防止過分搖晃或與機箱鐵板劇烈碰撞。
3.遠離磁場
磁場是損毀硬碟資料的隱形殺手,因此要盡可能地使硬碟不靠近強磁場,如音箱、手機、電臺等,以免硬碟裏所記錄的資料因磁化而受到破壞。機有信號時會產生強烈磁場,可能磁化附近的硬碟
4.減少頻繁操作
如果長時間運行一個程式(如大型軟體或玩遊戲),這時就要注意了,這樣磁頭會長時間頻繁讀寫同一個硬碟位置(即程式所在的磁區),而使硬碟產生壞道。
另外,如果長時間使用一個作業系統,也會使系統檔所在的硬碟磁區(不可移動)處於長期讀取狀態,從而加快該磁區的損壞速度。當然,最好是安裝有兩個或以上的作業系統交替使用,以避免對硬碟某個磁區做長期的讀寫操作。
5.恰當的使用時間
在一天中,最好不要讓硬碟的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而且不要連續工作超過8個小時,應該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就關閉電腦,讓硬碟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6.定期整理碎片
硬碟工作時會頻繁地進行讀寫操作,同時程式的增加、刪除也會產生大量的不連續的磁碟空間與磁片碎片。當不連續磁碟空間與磁片碎片數量不斷增多時,就會影響到硬碟的讀取效能。如果資料的增刪操作較為頻繁或經常更換軟體,則應該每隔一定的時間(如一個月)就運行Windows系統自帶的磁片碎片整理工具,進行磁片碎片和不連續空間的重組工作,將硬碟的性能發揮至最佳。
7.增加記憶體與良好供電
如果經常使用一些記憶體需求很大的軟體(如圖像處理、模型設計等軟體),就應該增加記憶體,來減少大量的檔交換時在硬碟上進行的讀寫操作,從而延長硬碟的使用壽命。
另外,一定要使用性能穩定的電源,如果電源的供電不純或功率不足,很容易就會造成資料丟失甚至硬碟損壞。
作者:
iverson525
時間:
2015-9-10 10:59
這篇文章不錯!
不過像小弟工作一天到晚都要使用電腦,
電腦是謀生的工具! 天天都會超過10個小時!
對於自已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下班關機和每月定期磁碟總組呀!!!
作者:
作夢
時間:
2015-9-16 03:38
太晚看到了 已經壞軌了 送去皇家俱樂部 索價4000 順便告訴我 資料會全部不見哦! 所以 朋友們 作好備份 順便把硬碟給顧好
作者:
alex20132013
時間:
2015-9-17 19:43
讀寫忌斷電一般都是公司才會,因為公司有時電力突然斷電,除了加裝ups才可避免,不過公司應該是不可能有電腦的每台都加裝ups,就算家用的應該也會發生(除了有加裝ups除外)不然很難避面電力斷電的時候
作者:
channel_sh
時間:
2015-10-11 09:51
個人感覺以上7點都不錯,但是最重要的是散熱,電腦開機用手摸一下硬碟用半小時在摸一下,過1小時在摸一下你就知道了,為什麼硬碟那麼容易壞,有的人就不會,用了那麼久.
作者:
chihsuan
時間:
2015-11-25 01: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rda2016
時間:
2015-12-22 16:49
高溫容易造成讀寫錯誤,有啥事呢?
作者:
ukwap
時間:
2016-1-6 14:52
下載 HD Tune Pro v5.50 好多人用的硬碟檢測維護工具,替你的硬碟做個健康檢查,卡實在
作者:
mipec1987
時間:
2016-1-12 20:27
其實長時間使用這個事可以打槍的,重點基本上是震動跟不正常開關機會比較容易造成
我的電腦幾乎24小時再跑的,一顆硬碟用了接近7-8年可以不用壞軌
習慣很重要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