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原來「牙線」是這樣用的!90%的人都做錯了! [打印本頁]

作者: chiang191    時間: 2015-6-28 11:58
標題: 原來「牙線」是這樣用的!90%的人都做錯了!
原來「牙線」是這樣用的!90%的人都做錯了


從小到大媽媽一定會叮嚀你要好好的刷牙,小時候甚至曾經用半威脅的語氣跟你說如果不好好刷牙牙齒會爛掉喔!這樣的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這麼多年來你真的用對方式清理牙齒了嗎?
使用牙線可以預防細菌孳生,因此口臭,牙齦流血,嚴重的話甚至會掉牙這類的疾病也不會出現。
為什麼清潔牙齒這麼重要呢?因為牙齦流血很容易因為細菌進入血液當中提高心臟病發率,而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疾病也與牙齒清潔有關。


美國紐澤西州有一位牙醫師拍了一部影片,目的是為了糾正大多數人錯誤使用牙線的方法。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首先先將牙線纏繞在手掌上,然後口腔內側的手指不要動,口腔外的手指立用上下清理的方式清理上排及中排的牙齒,
切記不是來回移動是上下移動!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下排牙齒也是,這個動作大約重複做一分鐘的時間就能將牙齒清潔乾淨!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看看醫生的正確示範!
[yt]SRivxlG8Bmc[/yt]

是不是上了寶貴的一刻呢?原來我們用牙線的方式都不是這麼正確呢!
所以說用對方法真的很重要,不然只是不停地做白工,自以為的健康還賠去了!


來源:傷心的人@MEGA SHARES
~~~~~~~~~~~~~~~~~~~~~~
【免責聲明】
以上分享引用圖文取自網路,純為分享。
若有侵權敬請告知,立即刪除


作者: good123good1234    時間: 2015-6-28 12:43
哦哦!
原來是這樣
長知識拉,下次會好好改正的
不過每次都會偷懶不用
哈哈哈
作者: woolala    時間: 2015-6-28 23:11
本帖最後由 woolala 於 2015-6-29 08:20 編輯

我的牙醫說過,牙線的功用主要是刮除牙縫間的細菌跟牙菌斑,剔牙只是副功能,所以方法要正確…
因此我發現我使用牙線的方法竟然是正確的耶

不過影片中這位米國牙醫的示範裡有一點我有些疑惑--牙線都用同一段一直刮一直刮、
而不捲動來換上新的部份繼續清理,那不是把細菌從一顆牙搬到另一顆牙了嗎?
ㄟ…這樣好嗎?使用牙線變成齒間細菌搬家大會…


6/28 23:24
所以chiang191大大,牙線棒在清潔控的理論裡,也只能用來清一顆牙,下一顆牙應該要換一隻,哈哈

6/29 08:19
kaiouu0327大大,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的吧XD


作者: jackielu0225    時間: 2015-6-29 00:41
這樣的方式,用牙線棒可能更方便
作者: amycare    時間: 2015-6-29 02:10
真的
長知識了
我都前後移動
原來是要上下移動
作者: NOBANANA    時間: 2015-6-29 05:29
感謝版大的無私分享
作者: esteban    時間: 2015-6-29 06:09
前面那排的牙還好清,後面的就有難度
作者: 湯可嵐    時間: 2015-6-29 06:23
嗯嗯…,終於學到了,感謝幫大的分享!
作者: chuangm    時間: 2015-6-29 08:44
長知識了,謝謝樓主的分享,學到寶貴的一課  
作者: jwu1966    時間: 2015-6-29 08:50
很健康的分享,感謝!
作者: arickchiu    時間: 2015-6-29 08:52
真是一篇好文,學習了
作者: cychen02    時間: 2015-6-29 09:11
終於清楚了
難怪每次用了牙線還是清不乾淨
感謝提供這麼好的訊息
作者: killbadman    時間: 2015-6-29 11:17
牙線棒就是只能上下移動,看來我用的應該沒有錯,因為前後空間很小。
作者: gckidd56    時間: 2015-6-29 11:53
非常好~很久之前我就是這樣用的~好險醫生幫我作證
作者: gckidd56    時間: 2015-6-29 11:54
非常好~看到馬上學習起來
作者: as0912735    時間: 2015-6-29 14:54
很健康的分享,感謝!
作者: lin90032816    時間: 2015-6-30 21:40
國小都宣傳過,牙線最麻煩了拿牙線棒ˊˋ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