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帝王身上「龍袍」色彩選用的演變  [打印本頁]

作者: sleepless-man    時間: 2015-6-19 08:43
標題: 帝王身上「龍袍」色彩選用的演變 

龍袍是指皇帝的朝服,上面繡著龍形圖案。繡有龍形圖紋的袍服,是帝王專用的禮服。皇帝專用的袍,又稱龍袞。因袍上繡龍形圖案,故名。其特點是盤領、右衽、黃色。此外,龍袍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
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 。龍數一般為9條 :前後身各3條,左右肩各1條,襟裡藏1條,於是正背各顯5條,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龍袍還繡『水腳』( 下擺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圖案),隱喻山河統一。據《蘇州府志》卷147記載,在明代萬曆29年(西元1601年)宦官孫隆到蘇州充當稅監,督造龍袍。1957年在北京十三陵定陵發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用緙絲製成的龍袍。因龍袍上繡紋以龍為主,故此得名。

活躍在電視劇上的各種皇帝形象穿得基本都是黃色的龍袍,其實一開始中國古代帝王龍袍並不是黃色的,龍袍的色彩選用頗有研究,並十分嚴格。古代人使用的色彩並非單純是人的本性需要,同時又作為一個種族或部落的標誌。據《禮記》記載,西周、東周時期『天子著青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紛爭,袍服更是五花八門。

進入封建社會後,皇帝所穿的『龍袍』也並非都是黃色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穿的就是黑色袍服。因為秦始皇對陰陽五行學說的理論深信不疑,認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為火克金,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當然是水克火了。

根據陰陽五行學說,東方為木,色青;南方為火,色赤;西方為金,色白;北方為水,色黑;中央為土,色黃。因此,秦代的『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


到了西漢龍袍主要還是沿襲秦朝龍袍的特點:『以水德居,服黑色。』到漢文帝劉恆時,開始棄用黑色,『漢文帝十五年,服黃色;十六年,服紅色。』據《史記•孝文帝本紀》記載,這是緣於劉恆認為大漢王朝應『協於火德』。晉代時,轉而崇尚金德,以赤色為貴,所以晉代的皇袍採用的都是大紅色。
大紅色。.jp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