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劉永福義子一封信 揭乙未年抗日秘辛 [打印本頁]

作者: sleepless-man    時間: 2015-2-1 09:03
標題: 劉永福義子一封信 揭乙未年抗日秘辛
本帖最後由 sleepless-man 於 2015-1-31 22:11 編輯

.
乙未年到來,一百二十年前的一封書信,揭開台灣人在乙未(一八九五年)抗日的秘辛。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最近入藏一批抗日名將劉永福的義子劉成良,在乙未抗日戰役時,寫給劉永福請求加強軍力的書信。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封信裡,劉成良除了希望徵召擅長埋伏包抄等戰術的客家義勇,就連「地方土匪亦可招」。

台史博助理研究員陳怡宏指出,當時劉永福在台南、劉成良駐守高雄旗後一帶,兩人以書信往來。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一八九五年「台灣風雨飄搖時刻的軍隊招募情形」,也讓我們見識到清末「高度武裝化」的台灣。

劉成良在信中提到了當時台灣義勇軍隊中,可倚重的武力為高屏溪以東的客家聚落;他分析可以調集美濃的義勇,因該處離台南近,且善於打仗。

陳怡宏指出,當時的軍隊為招募制,雖不少人是為保護鄉土而戰,但也有很多人「純粹利字當頭」,更有不少受招撫的土匪。

劉成良在信中即希望能夠查訪、招撫嘉義一帶的土匪,以免內患。陳怡宏解釋,這是因劉成良認為,抗日之役先後在台北、新竹以及彰化失去軍機,「都是因為沒有招撫土匪、土豪」。

首位美駐台領事達飛聲(Davidson)一八九五年以記者身分隨日軍來台報導乙未之役,他在一九○三年出版「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是少數親眼見證日軍據台、台灣民主國抗日歷程的西方人。

他在書中描述當年台灣招募軍隊時的生動場景:「充斥全台的歹角色,認為當兵有利可圖,而且可以掩飾原來勾當,率先從軍。幾乎所有無業遊民、混混甚至乞丐,都為之振奮爭相從軍…」

劉成良書信將於五月在台史博「鉅變一八九五」特展中展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也將在二月發表新書「乙未之役打狗史料中文編」,書中涵蓋劉成良致劉永福書信
劉永福.jp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