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9月蘋果推出測試版作業系統科迪亞克棕熊Kodiak。當時只要美金30元(約台幣940元),就能買到beta版Mac OS 10。6個月後,正式版OS 10.0印度豹才正式上市,開啟了以貓科動物系列為代號的命名史。OS X 10.0 除了擁有全新的使用者介面Aqua外,還包括TextDeit、Preview、Mail和QuickTime等應用程式。系統規格要求則為128MB RAM和800MB的硬碟空間,以當時來說,算是還蠻高的規格要求。
OS X 10.2新增iChat、Address Book等應用程式,並推出Universal Access,使得OS X作業系統更便於視障、聽障或身障人士使用。除此之外,OS X 10.2還有了新的起始畫面,過往Happy Mac的標誌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蘋果標誌,也就是如今我們所熟知的那顆被偷咬了一口的蘋果。
OS X 10.4加入了Spotlight搜尋功能,可以快速、準確搜尋電腦內資訊。並在新的工具列表Dashboard中,納入計算機、日曆、時鐘等工具集。此 外,OS X 10.4也開始搭配在不同的硬體裝置上,包括第一個配備Intel處理器的麥金塔電腦,以及第一代Apple TV。然而Apple TV一直到2007年才正式與大家見面。
OS X 10.4 上市以後,蘋果一直忙於開發、推出新的iOS系統和iPhone,所以一直到2007年10月,新的OS X作業系統OS X 10.5才面世,算是相隔最久的發行期。OS X 10.5的特色包括:內建備份系統Time Machine,支援64位元GUI應用程式,以及配備Boot Camp,使得麥金塔電腦得以運行包括Windows在內等其他作電腦業系統。
OS X 10.9算是蘋果的突破之作。首先,Mavericks不是動物,而是加州某個衝浪景點,因此OS X 10.9的出現,宣示蘋果不再以動物命名作業系統,改以加州地名做為命名。另一個重大變革則是蘋果宣布用戶可以免費升級OS X 10.9,當然,未來的更新也是免費的。不過免費歸免費,OS X 10.9仍推出了新的應用程式,像是Maps和iBooks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