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聽音樂有益健康
[打印本頁]
作者:
apkcat
時間:
2014-12-8 15:27
標題:
聽音樂有益健康
本帖最後由 apkcat 於 2016-11-23 18:12 編輯
[yt]v1QY8aAWYc4[/yt]
聽音樂有益健康
音樂在健康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音樂可以陶冶情操,調理精氣,調整心態,提高免疫力。
我國古代就對音樂有益健康提出了很多見解。
中醫藥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詳細地論述了五音與健康的關係,並提出了音樂醫學理論,
其主要觀點有:天人合一,形神統一。天人合一的觀點就是把人的健康和大自然聯繫起來,
而形神統一則認為,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不可分開的,社會因素對健康有一定影響,
也就是說五音與天、地、身、心相聯繫,與健康情況密切相關;
同時認為,臟腑、情志都與五行生、克規律互相制約,互相影響。
宮音悠揚清雅,有助脾胃,可提高食欲;商音鏗鏘肅勁,能制躁怒,使人安寧;
角音舒暢平和,可消憂鬱,助人安眠;徵音抑揚激越,能通調血脈,抖擻精神;
羽音柔和透徹,善發人遐思,啟迪心靈。
現代醫學更指出音樂對人心情和肌體的不同影響,
悠揚悅耳的音樂通過聽覺器官傳入大腦皮層右側顳葉的音樂活動中樞後,
對神經系統產生一種特殊的刺激作用,
促使人體分泌一些有利於健康的激素、、乙醯膽鹼等活性物質,
並能改善神經、心血管、內分泌等系統的功能,維持正常的生理節律和心理平衡,
從而達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養生保健效果。如快速的、愉快的旋律可加強肌肉的張力,
振奮精神;音調柔和、節奏徐緩的樂曲,可產生鎮靜、安神作用,使呼吸平穩;
優美的曲子使人感到輕鬆愉快。不同的曲調也可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
因為音與音之間聯接或重疊,
產生的高低、疏密、強弱、濃淡、明暗、剛柔、起伏、斷連等
與人的脈搏律動和感情起伏等形成互動和共鳴,對人的心理起著特別的影響。
因此, 「音樂是感情的語言」。 不同的節律、旋律、音調和音質,
對人體能起到興奮、抑制、鬆弛、鎮靜、催眠等不同作用,不同的曲調也可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
胎教離不開音樂,青中年人排解勞煩離不開音樂,老人頤養天年,也離不開音樂。
美妙的音樂可以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精神振奮,心境平和。
音樂舒壓療癒系
https://apk.tw/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IyMjQ2NnxmZTEyNjljZDY2YTk5NDY0NzI3Yzc4ODcxODBjNDhjMnwxNzU5NjA3NzAy&request=yes&_f=.mp3
許多老年人認為健康就要運動,他們伸腰踢腿,上山下道。
運動固然好,但要適度,不能不顧自己身體承受能力,一味地大運動量。
一位名醫說,要節約你的關節,節省你的心臟,過大的運動量會適得其反,
尤其是高齡老人,如果在運動中受傷,不僅得不償失,還會遺患無窮。
在適當運動的同時,不妨聽聽音樂。
聽音樂也要有所選擇,不是所有的音樂都適合,最好多聽些輕鬆的音樂,
如輕音樂,中國民族音樂,一些民歌等。不要聽過於激昂、過於快速或過於纏綿的音樂。
音樂好,也要有節制,不能聽起來沒完,任何事過猶不及。聽音樂的最佳時間,也因人而異,
一般地說,一日三餐的時候及入睡前。吃飯的時侯,聽些輕音樂、協奏曲、歌劇或者戲曲。
準備上床休息時,最好選擇一些節奏舒緩、旋律優美、情緒平和的鋼琴曲或民族弦樂曲。
現在公園裡不少老年人唱歌,這也是不錯的,這也是聽音樂的一種方式,
但要有一顆平和的心態,既不要逞強好勝,也不要為他圖所累。要唱些舒緩的歌曲,
不唱過於激昂的歌,不要過量,適可而止,更不能聲嘶力竭。
有健康的心態,參加健康的活動,才會真正得到健康。聽些音樂吧,音樂有益健康!
資料來源:
明報
[yt]BiqlZZddZEo[/yt]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