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恍神、白日夢,會帶來不快樂 [打印本頁]

作者: 貓旅行    時間: 2014-11-12 00:05
標題: 恍神、白日夢,會帶來不快樂
人類的頭腦是一種容易恍神、作白日夢的腦,人們平均花費 47% 醒著的時間,想著和他們正在做的事無關的東西。這種想著非正在發生的事的能力,是人類認知能力上的一項成就。根據哈佛心理學院的研究顯示,無論白日夢的內容或想法是否愉快,恍神或白日夢本身就可能讓人不快樂。事實上,恍神及做白日夢比其他任何你正在做的事情,能對你的幸福感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何謂恍神、白日夢?
恍神 (Mind-wandering) 通常是指並非故意的,大腦產生與手頭上正在進行的工作無關的思想。恍神通常不會逗留在單一主題、或持續太久的時間;恍神較常在人們從事一個不需要全神關注的工作時發生,例如在開車、閱讀、等候、及進行其他警覺度較低的活動時。恍神者會對恍神當時週遭發生的事,短暫地失去記憶上的清晰度,且其腦皮質會暫時降低處理外部資訊的能力。
白日夢 (Day-dreaming) 是指在清醒時,在故意或非故意的情形下,個人心智短暫脫離了周圍的環境。此時,個人心智與現實接觸的界線是模糊的,並且部分現實被幻想所取代。通常白日夢的內容是普通、與日常相關的活動,例如可能是一些不很清晰的影像、對未來的逼真規劃或演練、對過去的檢討或回憶、或僅只是短暫 ”腦筋空白”。

恍神和白日夢,兩者之間並沒有清楚的不同,兩者常被混用。
有很多研究顯示,白日夢並不是一無是處、純粹浪費時間。一項在以色列高中生調查顯示,白日夢程度較高者比程度低者較有同理心 (empathy)。也有報告說,白日夢也可幫助人們進行問題排序、進而得到靈感或解答。另有報告說,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發現,在作白日夢時,解決複雜問題的腦區會被激活。創意或藝術的工作者,如作曲家、小說家和電影製片人,會透過白日夢開發新的思路。同樣的,科學家、數學家也會靠白日夢發展新的想法。

恍神與作白日夢,是讓你更快樂還是更不快樂?
有一篇發表在 Science 期刊 2010 年 11 月的研究報告,作者是哈佛大學 Daniel Gilbert 教授及博士班學生 Matthew Killingsworth。研究的對象包括 2,250 位年齡介於 18-88 歲間的成年人 (平均 34 歲),來自不同的社會經濟背景。其中約有 59% 的參與者是男性,居住在世界各地 (74% 的人居住在美國)。Killingsworth 設計了一個智慧型手機 (iPhone) 應用程式,稱之為 ”追踪你的幸福” (Track Your Happiness)。此研究要求參與者在白天的任何隨機時刻,當手機響時即刻回答手機錄音,報告他們正在做什麼,以及手機響時,是否腦袋正在恍神、做白日夢,和對自己當下的快樂程度評分 (0 到 100 分,中性是 50 分)。使用智慧型的應用程式,可讓研究人員輕易追蹤、紀錄數千人的活動,共收集了 25 萬個數據點。
分析數據的結果,可由下圖來解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圖的上半部是手機響時受試者正在從事的各項活動,圖的下半部的四個圓圈,由上而下,分別代表受試者正在:做不愉快的白日夢 (或恍神 mind –wandering, MW)、做中性的白日夢、做愉快的白日夢、沒有做白日夢。每一個圓圈的面積代表受試者正在從事該項活動或白日夢的或然率。圖底下的橫軸,是受試者對自己當時 (活動或白日夢) 的快樂程度的評分。
從圖可以看出:

1. 當 iphone 響時,有將近一半的時間 (佔 46.7%) 受試者正在做白日夢,其中以愉快的主題稍多於中性和不愉快的主題,但是三者相差不遠。

2. 當 iphone 響時,受試者若不是在做白日夢,則約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工作 (或上班),其次是聊天、使用電腦、看電視等。

3. 把這些活動和白日夢依照受試者所報告事後感覺之愉快指數來看,則發現:
4. 恍神與白日夢可以發生在幾乎所有活動中。作愛時約有 10% 的時間在恍神及做白日夢,但這是最少的,表示是相對專注的;在玩樂、運動、祈禱、及照顧孩子等日常活動中,都至少有30% 的時間,人們是在恍神及做白日夢;做白日夢最高機率出現在打扮或清潔自己時,約佔了 65% 的時間。

作者評論:

CFH編輯評論:





CFH健康知識網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