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小米靠著飢餓行銷成功地以少量的花費,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但顯然這種操作一個不當也是有很大的風險的。公平會今天針對去年底的紅米搶購做出了裁罰,表示在去年的 12 月 9 日、16 日和 23 日三波的限量銷售中,小米分別宣佈第一波一萬台在 9 分 50 秒完售、第二波一萬台在 1 分 8 秒完售,第三波八千台更是 25 秒就賣光光。但實際上,小米在這三個期間內各分別只賣出了 9,339 隻、9,492 隻、及 7,389 隻,離關閉搶購的一萬隻門檻各有約 600 隻左右的差距,因此有廣告不實的嫌疑。除此之外,公平會認為 F 碼(優先預購權)的 1,750 隻手機,應該獨立在第一波的一萬隻之外計算,因為小米第一波一共只進貨了一萬隻,如果扣掉優先的部份,小米只能宣稱第一波是搶購 8,250 隻才對。因為這些理由,公平會一共罰了小米六十萬台幣。
從旁觀的角度來說,小米這一點的誤差,很有可能是系統在一萬人時關閉了購買資格,但這一萬人當中並不是全部的人都順利完成了結帳作業,以致於有了一定數量的短少,倒不見得是小米故意坑消費者。或許下次只能比預定開放的購買人數再多備一些貨,以確保最後的銷量能過廣告的門檻吧?飢餓行銷也是挺麻煩的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