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做人處事的態度(一)
[打印本頁]
作者:
s6965695
時間:
2014-5-3 20:51
標題:
做人處事的態度(一)
做人處事的態度(一)
世間上,最難的是做人和處事。人活了數十載,往往做人不得其分,處事不得其法。儘管有很多的道理告訴我們如何做人,怎樣處事,若我們只知理論,不能起而行,也是徒勞無功。究竟如何做人處事呢?
一、只從柔處不從剛:世間上的人,有的太過剛猛、執著與好強,所謂「好出頭的椽子先爛壞」。我們口裡的齒和舌,雖然齒硬舌軟,最先蛀壞的卻是牙齒,並非舌頭,舌頭直到人死後,才逐漸腐壞,可見柔軟比較久長。《華嚴經》說:「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憨山大師也說:「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所以做人應該只從柔處不從剛。
二、只想好處不想壞:所謂「三界唯心,萬法誰識」,你心好,想的事情皆是好;你心壞,想的都是如何算計人家的壞事。聖人看社會,大家皆聖人;壞人看眾人,全部是壞人。所以我們應該先把心健全起來。
三、服務勤勞不後退:青年守則上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我們在社會上做事要想讓主管看重我們、肯定我們,首先要有勤勞的美德、服務的性格,遇事要積極主動,前進不後退,具足了一些基本的人生態度,不但能成就一番事業,必然也會到處受歡迎,成為一個得人緣的人。
四、恭敬謙和滿芬芳:謙虛是中國人的美德,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只要能對人謙卑、恭敬,必能贏得別人的好感,「做人低姿態,做事高水準」,宇宙只有五尺高,而昂藏六尺之軀的人類生存其間,豈能不低頭?所以做人本來就應該要謙虛,應該要受一點委屈,就像梅花,未經冬雪的熬煉,怎得梅花撲鼻香?所以做人要像梅花一般,「恭敬謙和滿芬芳」。
對於為人處事應該:
一、只從柔處不從剛。
二、只想好處不想壞。
三、服務勤勞不後退。
四、恭敬謙和滿芬芳。
資料來源:七葉佛教書舍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