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好眠不靠藥:二﹚認知重建、放鬆療法 [打印本頁]

作者: 貓旅行    時間: 2014-4-22 22:36
標題: 好眠不靠藥:二﹚認知重建、放鬆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在 1970 年代就被用於治療許多生理和心理有關的症狀,例如各種疼痛、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失眠等。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失眠,其內涵可以再細分,至少包括:睡眠評量、認知重建、放鬆療法、睡眠衛生教育、刺激控制、和睡眠限制療法。本網站在前一篇文章已經討論了“睡眠評量”,本文則介紹 “認知重建 (Cognitive Reconstruct)” 和 “放鬆療法 (Relaxation Therapy)”。

認知重建

認知重建,或稱認知療法 (Cognitive Therapy),是認知行為療法 (含認知及行為兩部分) 中,屬於 “認知” 的那部份。認知重建的治療法,讓病人覺知到自己對於睡眠或失眠有錯誤的概念,並尋求重新建構正確的概念。

有些病人的失眠無法被治癒,是因為他們有根深蒂固的負面概念;例如,他們可能會說:”我這輩子不可能會脫離失眠” 或 ” 我吃藥不一定睡得著、但是不吃藥一定睡不著”。改變這類負面的觀念,是讓病人願意進一步接受其他行為療法的心理基礎。

認知重建的範圍包括:

一、讓病人了解,正面的觀念和情緒對所有疾病都有幫助,對失眠也是;反過來說,負面的觀念和情緒會讓所有的疾病加重:
二、許多科學的、正確的觀念,例如:
三、要取代失眠者的錯誤觀念,就必須幫他們建構正確的概念
四、時常挑戰負面概念,以正面概念取代,在白天和晚上都必須持續有覺知地進行,例如:

放鬆療法

入睡前無法放鬆是失眠的主因;減壓、放鬆的方法很多,對治療失眠有幫助的,其範圍包括:

1. 白天的適度的各類運動、和短暫的綠地活動,有助於晚上的放鬆;尤其是太極拳、瑜珈可以調適情緒、減壓;睡前則僅適合做短暫、輕鬆的柔軟運動。

2. 在實驗室練習
3. 平時在家練習
4. 上床後幫助入睡
小結

利用認知重建、加上放鬆療法,可以幫助失眠者漸漸減輕對失眠的恐懼,在白天及入睡前能放鬆自己;因此,許多病患能慢慢脫離失眠,也可能幫助用藥者早日逐漸減藥而達到停藥。



資料來源:CFH健康知識網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