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做一個身心安頓的人 [打印本頁]

作者: s6965695    時間: 2014-3-18 07:38
標題: 做一個身心安頓的人
中國文化給人的感覺一直是沉穩、含蓄的,就如太極拳般心平氣和、不急不躁。《論語》中說:「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但是,當今社會,經濟正在高速發展,物質水平不斷提高,不少人似乎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靜,多了盲目;少了腳踏實地,多了急於求成……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很少人能按捺住自己驛動的心,守住自己可貴的孤獨與寂寞,更多人變得越發浮躁和急功近利。

  浮躁是一種情緒,一種並不可取的生活態度。「浮躁」指輕浮,脾氣急躁,做事無恆心,不安分守己,見異思遷,總想投機取巧。浮躁者對現有目標的專注度不夠、耐心度不足,對現有的目標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和希望。

  浮躁不僅是人生最大的敵人,而且還是各種心理疾病的根源。浮躁的人的心靈深處,總有那麼一種力量使他們茫然不安,讓他們無法寧靜。

  古時候有這樣兩兄弟,都很有孝心,他們每日上山砍柴換錢為老母親治病。

  一位神仙被他們的孝心所感動,決定幫助他們。於是告訴他們兩人說,用四月的小麥、八月的高粱、九月的稻、十月的豆、臘月的雪放在千年泥做成的大缸內密封七七四十九天,待雞叫三遍後取出,汁水可賣錢。

  兄弟兩人各按神仙教的辦法做了一缸。待到四十九天雞叫兩遍時,老大耐不住性子打開缸,一看裡面是又臭又酸的水,便生氣地灑在地上。老二則堅持到了雞叫三遍後才揭開缸蓋,發現裡邊是又香又醇的酒。

  有時候,我們需要在心中添把火,以燃起某些希望;有時候,我們需要在心中灑點兒水,習慣等待,以澆滅急於求成的慾望……這就是「酒」和「灑」字的來歷。只是差了那麼一小橫,只是早了那麼一小會兒,但造成了巨大的差距。只要我們能夠真正地靜下心來,認真地去學習、工作,我們做的會比現在好得多。

  人浮躁了,就會終日處在又忙又煩的應急狀態中,脾氣會變得暴躁,神經會越繃越緊,長久下來,會被生活的急流所裹挾。浮躁這種情緒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很大,它在人的內心裡積存下來,久而久之,逐漸形成某些人固有的性格。他們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中,都不能平靜下來,因而不自覺地,在衝動和盲目的情況下,讓自己越來越急躁,作出錯誤的決定,給自己造成更大的精神壓力,終究形成惡性循環,一發不可收。所以說,想成就大事者,要心存高遠,更要腳踏實地。

  如果每天生活得懶散不羈,對人對事毫無熱情,那麼生活往往會成為一潭死水,毫無生命氣息可言。在生活中,人們熱情飽滿,甚至凡事躍躍欲試,自然是件好事,生活本就需要這樣的勁頭。但是熱情也要講究方式,熱情用在積極的心態上,是一種動力。而浮躁則是對熱情的一種錯誤運用。

  浮躁的人雖然並不缺乏生活熱情,但是缺少合理分配和利用熱情的能力。這類人在處事上常常缺乏理智、淺嘗輒止,容易半途而廢,宜將熱情消極化。如梁實秋所說,為迫切完成事情而心浮氣躁,就容易導致言行過分,這不僅有礙於人際關係,容易語出傷人,更容易分散心智,影響做事的效率或是錯過眼前的良機。

資料來源:七葉佛教書舍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