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佛教小故事-調身人 [打印本頁]

作者: lmywing    時間: 2014-3-15 10:31
標題: 佛教小故事-調身人
本帖最後由 lmywing 於 2014-3-15 10:39 編輯


過去,有一個梵志,他天生聰穎,事無大小只要看過一遍就學會了,真是聰慧無比!

因此他立誓:「天下技術,我定要周知,若一藝不通,就不算明達。」

    他便按著志願遊學各處尋訪名師,不久,人間各種技藝,舉凡六藝雜術天文地理醫術,甚至博奕、樂技、裁縫、廚膳等等無不精通。他心裏思慮著:大丈夫能做到這樣,誰能及得上?現在,我就游行各國,定要揚名四海,將來記載在史籍上,使這事蹟留芳百世。

    有一次,他經過一個國家,信步走入市街,在那裏他看見一個人坐在地上作角弓、兩手飛快的調治筋角,十分靈巧,買的人個個爭先。梵志心想:從前所學,原以為已經完備,不料今天偶然看見這項技能,卻是從前沒有學過,若和他鬥技,勢必就不如人了,應當從他學習才是,因此就隨弓師作弟子。在他盡心學習之中,一個月內,所作的弓巧妙、迅速更勝過弓師,於是他布施財物,辭別而去。

    他又繼續行程,途中必須渡過大江,這時他站在岸上,看見江心有一位船夫,他駕御船隻速度如飛,迴旋、上、下輕巧無比,梵志不禁欽佩的望著,他思量著:我所學技藝雖多,卻不曾學駕船,這雖是賤術,但是我仍應學習,希望能萬技具備。因此,他就隨船師求為弟子,恭恭敬敬的盡力勞動,差不多一個月的光景,他對於水性的順逆全部熟悉,駕船已是迴旋、上、下隨心所欲,又更勝過船師了,他再次布施財物,辭別而去。

    天下技術之多﹐並不是幾個月就能學盡的,這一次,梵志途經一國,看見這國國王的宮殿富麗堂皇,真是他畢生所未見過的,不禁讚歎說:「是誰造的宮殿啊!巧妙到這樣的地步!」他接著又想:我從出遊以來,還不曾學過這種技術,萬一和他競賽,必定不能勝了,須再將這技能學好,使我眾技完備,無人能敵。他便訪求建殿的工匠拜為師父,由於他絕頂聰明,不消一個月的工夫,工匠所用的規矩、方圓都已通曉,雕文刻鏤更是盡得訣竅,其精美甚至又超過了殿匠。這時候,他滿懷歡喜,盡將財物布施,再度辭別而去。

    從此,世上能見到的技能,他幾乎都精通了,於是他周遊天下,走遍十六個大國家,各處和人較量技術,竟是沒有人能勝過他,可以說是獨步當時,漸漸地也沒有人來和他較技了,在梵志的心中,就產生驕傲的心理,他想:「普天之下,難道還有人能勝過我嗎!」

    佛在祗園精舍遙見這個人,知道他可以化度,便以威神之力,化作一位沙門,手中拄著杖、持著缽,迎著梵志走來。梵志從來不知有佛法,更沒有見過沙門,心裏很覺奇怪,因此,他就問:「百王之國中,我從未見過你這樣的服制和器物到底你是何人,形服與常人不同。」沙門回答:「我是調身人」梵志又問:「什麼叫調身?」沙門便針對他過去學習的回答說:「弓匠調角,水人調船,巧匠調木,而有智慧的人方知調身。譬如巨石,風不能使它吹動,智者更不因毀譽而役心。又譬如深淵之水澄淨清明,智者聞道,便得心淨而歡喜。」

    沙門說完,便升於空中,還復佛身,三十二相好,八十種莊嚴,一時之間,光明照耀天地,梵志此時,心中已經信服,佛又回到梵志前面告訴他說:「這是調身的力量才能辦到的。」梵志便五體投地,向佛頂禮,說:「請問要調身該怎麼做呢?」佛就為梵恭演說甚深微妙,令人了脫生死的佛法﹐更告訴他:「弓、船、木匠與六藝技術,都是外表浮華的虛譽,放恣身、意,不知止息,便是六道輪迴生死之路。」

    梵志聽了,才醒悟自己以往追求的並不究竟根本,忘卻人生的生死大事﹐反去博取虛華的名利,那豈是智者的作為。從此,他對佛的教誨深深的記在心上,志心追求深妙的佛法以求了脫生死。


資料來源:(明倫月刊138期)
作者: jack0911    時間: 2014-3-17 03:06
本帖最後由 jack0911 於 2014-3-17 03:08 編輯

是以智者對事對物,俱應究根本,明生死天命為志,
調制身心,心淨意澄,如明鏡身,得以超脫生死.

敢問如是,人生墜地,即帶因果,為前世因,得今世果,
了卻過往因果,謀求未來福報,得以超脫生死,不墜輪迴,
但了卻因果何以明之,尼提拾糞五百生得遇世尊,
開示因果,傳授法門,隨即得神通,證果位.
當今世尊聖人不再,沈寂不出既久
弟子修持如何明心見性謂之貫通.
且一心證果,修持供奉何來?
得四方供奉,是否可謂承接一分因,
日後扶持解脫一方果,
如是若未逄世尊釋迦牟尼佛慈悲發願,
又如何不沾因果,只求諸天念頭通達清明?





有點好奇,亂發噫語,不需理會我.
作者: lmywing    時間: 2014-3-17 11:40
jack0911 發表於 2014-3-17 03:06
是以智者對事對物,俱應究根本,明生死天命為志,
調制身心,心淨意澄,如明鏡身,得以超脫生死.

很棒的問題啊~
世尊在涅槃時,阿難尊者問說~
以後當如何修持?
世尊說,「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無人能不沾因果,
世尊已成佛尚有三個月的馬麥之報,何況是凡夫呢?
大修行人不是「不落因果」~
而是「不昧因果」~
共勉之~~
作者: chashuibiao1    時間: 2014-3-17 11:57
有点意思,不过有点长,不过可以让人觉悟。希望多发点这样的。
作者: jack0911    時間: 2014-3-17 12:00
lmywing 發表於 2014-3-17 11:40
很棒的問題啊~
世尊在涅槃時,阿難尊者問說~
以後當如何修持?

受教了,
不昧因果,是極.這境界更高遠了.

因為前段時間為往生親人誦經祈福
得以接觸到佛經,
然而誦讀之經書多為真言
較為片面
常常聞其意不明其理
所以有些疑惑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