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恐怖分子」是互聯網煉成的嗎?
[打印本頁]
作者:
a6222682
時間:
2014-3-13 06:19
標題:
「恐怖分子」是互聯網煉成的嗎?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140302045918_kunming_police_464x261_ap.jpg
(37.96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3-13 06:19 上傳
三月一日在昆明火車站發生的砍殺事件震驚全中國
編者按:昆明火車站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歷史學教授程映虹的文章按鍵 《從昆明慘案想到「炎黃子孫」》引起了不少讀者反饋。針對讀者的批評,程映虹撰寫了下文作為回應。
在上周北京的兩會上,中國新疆地區領導人張春賢將新疆地區90%的暴恐事件都歸結為是「翻牆」導致的。他的意思是新疆的一些網民通過網絡接觸到海外煽動和教唆恐怖活動的信息,尤其是視頻,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張春賢的這個說法受到了眾多中國網民的嘲笑和批駁。可以想像,作為新疆地區的領導人,在越來越多的暴恐事件下,張受到強大的壓力,面對的其實是來自記者的「問責」。張在竭力為自己辯護時說漏了嘴,用了民間的「翻牆」一詞,再次折射官方對互聯網的屏蔽。
張春賢的指責因此引出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恐怖主義者是互聯網煉成的嗎?或者說,信息的自由流通會把人變成恐怖主義者嗎?
說這個推論完全沒有根據是不對的,因為確實有人在上網觀看了一些視頻接受了一些信息之後思想變得激進,轉化為行動,成了恐怖分子。但就像印刷術和電影自從問世以來一直被形形色色反人類非人道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利用一樣,這個事實不能構成對這些技術本身的否定,不然我們只能回到秦始皇焚書的時代。
知情權
互聯網上由恐怖主義者傳播的信息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技術上的教唆和組織上的聯繫,這並不多見,它不但會暴露傳播者的身份,而且也等於給反恐力量提供信息。另一種更常見的,是意識形態灌輸和政治辯護。
一般來說,恐怖主義都是極端的意識形態,在大眾的層面極少會有響應。讓這些極端主義意識形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但有利於支持政府的反恐努力,而且今天在恐怖主義影響到日常生活的時候,它成了公民知情權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
公民有權知道:如此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所謂恐怖主義究竟要什麼?恐怖分子自己究竟是怎麼說的?我們有權利通過他們的原話直接了解他們的訴求,而不僅僅是通過政府和官方媒體的介紹和批判。政府和官媒也是社會的一部分,不會沒有他們的立場和利益,尤其是在一個政府和官媒的信用紀錄有嚴重問題的社會。
對於很多美國人來說,60年前麥卡錫時代對左派的全國大批判和政府對異議分子的抹黑仍然是沒有遠去的歷史。即使是「9·11」襲擊這樣光天化日下被千萬人目睹的事件,民間有人仍然堅持認為是美國政府為了對外侵略和對內集權而製造的陰謀。他們甚至把「9·11」時飛機撞上世貿大樓和五角大樓的錄像翻過來複過去從不同角度播放,告訴人們他們被欺騙了,他們的視覺被操縱了。
反恐
在這樣一個社會,對恐怖主義究竟要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從來就不是由官方壟斷的。官方可以主導反恐行動,但他們不能阻止人們對恐怖主義的動機和思想從不同層面去了解,不能阻止人們對恐怖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做出不同於官方解釋的思考。
例如,被視為恐怖主義大魔頭的本拉登,如果美國人要知道他究竟為什麼如此恨美國,只要上YouTube 就可以看到一些錄像,題目都是「本拉登給美國人的話」,這是本拉登專門為美國觀眾和聽眾錄製的節目,全部講話有英文的翻譯,最長的有10分鐘。另外,美國公共廣播網(PBS)曾經採訪過本拉登,其6000字的採訪內容今天還在它的網站上掛著。PBS是全國性公共電視台,在政治和教育資訊方面在美國國內有廣泛的影響,一定程度上相當於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歷史、教育和文化等頻道。
在發佈這些客觀上為恐怖主義宣傳的言論時,美國媒體並沒有對其內容附加任何評論來「引導」觀眾和讀者,儘管本拉登對美國很多方面的指責——尤其是美國在中東的政策和美國的生活方式——可能會讓美國政府和美國很多人坐立不安。至於學術界和公共媒體上對恐怖主義方方面面的冷靜理性的討論更是常見。
對於這樣一個社會的成員來說,如果把一些人成為「恐怖主義者」說成是網絡「翻牆」的結果從而要進一步強化互聯網信息防火牆,或者整個地區為此完全斷網,這些都同樣令人恐怖不安。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