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面對患病的親友如何說
[打印本頁]
作者:
rags_tai
時間:
2014-3-8 17:43
標題:
面對患病的親友如何說
親友患病住院治療,人們免不了要上醫院去探視。然而,人們探視病人時的言語是
否得當,將對患者的心理和情 緒產生頗大影響。尤其是一些患者因為病魔纏身而產
生抑鬱、焦慮、懷疑、恐懼、灰心、被動依賴及孤獨自憐等一系列消極情緒和心理
波動時,倘若探視者的語言運 用得好,將會使病人精神振作,進而積極配合治療,
有利於恢復健康。因此,它是撫慰患者心靈的一劑“良藥”。若是探視者言語失當,
將會對患者構成頗大的心理 壓力,影響治療效果。那麼,人們在探視患病的親友時,
該如何說呢?
一、運用安慰性語言。探視者對患病的親友病痛的安慰,是沁人心脾的。這時
候,安慰性語言的力量比任何時候都顯得生動、有力,它易於勾起患者與自己情感
的共鳴,進而穩定患者的思想情緒,有利於患者疾病的治療。例如,有個初患膽囊
疾病的患者,因為疾病發作時疼痛難忍,加之一時未得到確診而心理恐慌,大喊大
叫。這時,患者的一個同事聞訊前來探望,並安慰說:“請你冷靜一下,醫生正准
備給你作B超檢查。你放心,這個部位不會有大病,我的一個親戚和你有過相似病
症,一查才知道不過是膽囊炎,容易治療。”一席安慰話,似乎是一劑靈丹妙藥,
患者的情緒很快穩定了下來。
二、運用鼓勵性語言。人們對患者適時的鼓勵,是對其心理上的支持,它對
調動患者戰勝病魔的意志和勇氣有著舉足輕重 的作用。尤其是某些患者對自己疾
病的治療喪失信心時,你若適時地給予真誠和符合客觀事實的鼓勵,也許就能在
患者身上產生“起死回生”的作用。有一個年輕的 建築工人在高空作業時不慎摔傷,
處於昏迷狀態。患者在醫院裡蘇醒後,覺得下肢不聽使喚,遂懷疑自己將終身殘廢,
萌生了輕生念頭。患者的一個友人發現這一思 想苗頭後及時鼓勵說:“你年輕力壯,
生理機能強,新陳代謝旺盛,只要你積極配合治療,日後加強鍛煉,肯定不會殘廢,
這是醫生說的,請你相信我!”短短幾句 鼓勵話,終使患者拋卻了輕生念頭,增強
了治療信心。以後的日子,患者不但積極配合治療,而且堅強地投入了生理機能的
恢復鍛煉。數月後即傷癒出院。後來他跟 友人說:“要不是你適時給予我鼓勵,我
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對恢復健康抱有信心的。”
三、運用勸說性語言。一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往往會因為手術 的疼痛或懷
疑有危險而產生恐慌心理,進而拒絕治療。面對患者的這一心理障礙,人們去醫
院探望時,應該積極做些說服工作。尤其是一些頗具現身說法性的勸說性 語言,
說服力更強,效果最好。有一個年老的胃癌早期患者,因為害怕剖開腹腔而拒絕
手術。其家屬雖一再勸說,都不奏效。後來,一個曾經做過胃切除手術的老朋友
前來探視,他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勸慰道:“你看我做了手術後恢復得多好。你還
是早期,手術後更容易復原。所以,你不用害怕。”通過朋友的勸說,這個患者
終於接受了手術。
四、運用暗示性語言。有些患者往往因為自己的疾病好轉緩慢而灰心。這時,
探視者如果能抓住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某些症狀緩 解的依據,適時予以積極
的暗示,將會消除患者的悲觀心理,使其鼓起希望的風帆,積極配合治療。有一
個患黃疸型肝炎的患者通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總以為自 己的病沒有好轉,產
生了悲觀情緒,喪失了治療信心。這時,一個親戚前來探視,遂暗示說:“你的
臉色比以前好多了,聽醫生說,你的黃疸指數已有所下降,這說 明你的病情在好
轉!”這句暗示性語言,客觀實在,使患者的精神倏然振作,於是,他樂觀地接受
治療,加快了康復進程,不久便病癒出院了。
誠然, 關懷激勵和穩定患者情緒的語言形式遠不止這些,因限於篇幅不再贅
述。總之,人們去醫院探望住院治療的親友時,應該多說些有利患者振奮精神、
增強信心、促進 疾病治療和恢復健康的語言。倘若,面對病情較重而喪失治療信
心的親友,你說:“哎呀,你病得不輕啊,看你瘦成這般模樣了。”或者說:“唉,
治你這病比較麻 煩,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就會使患者的情緒 “雪上添霜”,不利
於疾病的治療和身體的康復。所以,上醫院探視病人時,所運用的語言大有講究。
出處:竅門網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