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恐龍:異特龍超科 [打印本頁]

作者: iamjason008    時間: 2014-3-3 12:59
標題: 恐龍:異特龍超科
Allosauroidea(異特龍超科)是肉食性獸腳亞目恐龍中的一個大家族。

目前已知屬於Allosauroidea(異特龍超科)的恐龍主要有

Allosauridae(異特龍科)Sinraptoridae(中華盜龍科)Carcharodontosauridae(鯊齒龍科)3大系統

以及獨特的Acrocanthosaurus(阿可羅肯)


Allosauridae(異特龍科)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llosaurus(異特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llosaurus(異特龍)骨骼化石

學名:Allosaurus
英名:Allosaurus
日名:アロサウルス
華語名:異特龍

體長:10~12m(成體)
體重:1.5~2t

年代:侏儸紀後期(15500~14500萬年前)
發現地:北美洲、葡萄牙
可能棲息地:全世界

1977年由Othniel Charles Marsh先生發現其化石。

由於異特龍有別於當時已知的恐龍,所以命名為Allosaurus(異特龍)

αλλος(Allos)在希臘文中是“奇特”的意思。

異特龍科的恐龍是侏儸紀當時食物鏈的頂端動物,主要捕食龍腳類。

而且是猶他州州龍

具有大型的頭骨,上有大型洞孔,可減輕重量,眼睛上方擁有角冠。

頭骨是由幾個分開的骨頭組成的,骨頭之間有可活動關節,進食時頜部可先下上張開,然後在左右撐開吞下食物。

下顎也可以前後滑動。顎部擁有數十顆銳利的牙齒,適合切肉。

前肢小,手部有三指,爪大而彎曲,長25公分。尾巴長,可平衡身體與頭部。

異特龍的骨架和其它獸腳亞目恐龍一般,呈現出類似鳥類的輕巧中空特徵。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Saurophaganax(大貪王龍)

學名:Saurophaganax maximus
英名:Saurophaganax
日名:サウロファガナク
華語名:大貪王龍

體長:15m(成體)
體重:4.5~5t

年代:侏儸紀後期(15500~14500萬年前)
發現地:奧克拉荷馬州

侏儸紀後期北美洲異特龍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15m

以龍腳類為主要食物。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llosaurio(南方異特龍)

體長:8m(成體)
體重:1t

年代:白堊紀早期(1億4千萬年前)
發現地:澳洲南部
可能棲息地:澳洲南部、南極洲、南美洲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Carcharodontsaurus(鯊齒龍)

學名:Carcharodontsaurus saharicus
英名:Carcharodontsaurus
日名:カルカロドンサウルス
華語名:鯊齒龍

體長:13~14m(成體)
體重:4.5~5t

年代:白堊紀後期(9800萬~9000萬年前)
發現地:摩洛哥
可能棲息地:非洲

白堊紀後期棲息在非洲的大型肉食性恐龍。

最先是由Charles Depéret及J. Savornin於1927年在北非發現。

原先被編入斑龍之內,並名為Megalosaurus saharicus(撒哈拉斑龍)

但1931年由Ernst Stromer von Reichenbach改為Carcharodontsaurus(鯊齒龍),並沿用至今。

命名為鯊齒龍的原因是指有著像鯊魚的牙齒,而這牙齒並非彎曲,幾乎是兩邊對稱而邊凸。

可惜第一具鯊齒龍化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毀

直到1996年,Paul Sereno(保羅•塞里諾)又在摩洛哥發現了鯊齒龍的頭骨化石。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Giganotosaurus(南方巨獸龍)

學名:Giganotosaurus carolinii
英名:Giganotosaurus
日名:ギガノトサウルス
華語名:南方巨獸龍

體長:14~15m(成體)
體重:6.5~7.5t

年代:白堊紀後期(9300萬~8000萬年前)
發現地:巴塔哥尼亞高原
可能棲息地:南美洲


Giganotosaurus(南方巨獸龍)是鯊齒龍科下的一屬恐龍,化石是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高原發現。

生活於9千3百萬至8千9百萬年前白堊紀後期。

是最巨大的陸地肉食性恐龍之一,比暴龍大一號,但比棘龍小型。化石是在阿根廷發現的。

學名是由古希臘文的「γιγας」(巨大)「νοτος」(南風)組合而來。

頭骨長達1.95m!!較暴龍巨大,但腦部則較小。

在發現南方巨獸龍的化石附近發現偉龍科化石。

很可能是牠們的食物來源。

從足跡和其他化石痕跡證實牠們集體狩獵的可能性很高。



資料來源:台灣小站/世界百科圖鑑
作者: yang3814    時間: 2014-12-18 09:09
真的長知識了,原來異特龍還分成這麼多,我還以為只有一隻!^_^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