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世界蜥蜴:石龍子科
[打印本頁]
作者:
iamjason008
時間:
2014-3-2 01:15
標題:
世界蜥蜴:石龍子科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印度蜓蜥
學名:
Sphenomorphus indicus
英名:Indian forest skink
華語名:印度蜓蜥
身體背面為褐色或深褐色,上有許多細小黑色斑點,體側由嘴到尾巴基部有黑色寬縱帶,上有許多黃白色細小斑點,腹部為黃白色。
分布於印度,東至中國南部、台灣,中南半島到馬來半島。生活在中、低海拔山區的森林邊緣和森林底層中。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多線南蜥
學名:
Mabuya multifasciata
英名:Many striped skink
華語名:多線南蜥
原產於印度、中國南部、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群島、新幾內亞等地。
1992年由日本學者在高雄發現以來,已迅速擴散,目前已散佈在台南、高雄到屏東、小琉球等地。
體色多樣化。
體長可達24cm。
以胎生方式繁殖,一次可產下4-9隻幼蜥。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日本石龍子
學名:
Plestiodon japonicus
英名:Japanese five-lined skink
日名:ニホントカゲ(日本蜥蜴、日本石竜子)
華語名:日本石龍子
分布於日本本州西部、四國、九州、大隅諸島。
身體背面為褐色或深褐色,體側由嘴到尾巴基部有黑色寬縱帶。
體長15-27cm。
5-6月在岩縫或枯木下產卵,一次產5-16個卵。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岡田石龍子
學名:
Plestiodon latiscutatus
英名:Okada"s five-lined skink
日名:オカダトカゲ(岡田石竜子)
華語名:岡田石龍子
分布於日本靜岡縣伊豆半島。
體長20-25cm。
6-7月在岩縫或枯木下產卵,一次產3-15個卵。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麗紋石龍子(幼體)
學名:
Plestiodon elegans
日名:アオスジトカゲ
華語名:麗紋石龍子
分布於台灣和中國東部。
幼年時尾部藍色,長大後體色為灰橄欖色,體側有橘色斑色斑縱帶延伸。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石垣石龍子
學名:
Plestiodon stimpsonii
日名:イシガキトカゲ
華語名:石垣石龍子
分布於日本
沖繩縣
的
石垣島
、
西表島
、
下地島
、
竹富島
、
鳩間島
、
黒島
、
小浜島
、
波照間島
。
體長最大只有15cm。
長大後仍然保持幼體時的美麗藍尾巴。
資料來源:台灣小站/世界百科圖鑑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