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鄭亦宸編譯)近年來美國民眾較常支出而較少儲蓄。去年美國的儲蓄成長率為-0.5%,是經濟大恐慌後第一次。負的儲蓄率代表消費者花費比扣稅後的收入還多,也表示美國民眾不但沒有儲蓄而且開始借款以維持支出。
据美聯社報道,銀行比率(Bankrate.com)的資深金融分析師麥布萊德(Greg McBride)說:「這是個消費問題。我們必須學會看著鏡中的自己說『我必須少花點,這樣才能存錢。』」
如果不儲蓄,一旦失業或當車子需要大修時便會很快落入經濟困境,最後可能爲了讓孩子上學背負很重的債務,而且煩憂退休後沒有足夠的經濟來源。
開始存錢的好方法就是每天都撥出一點錢儲蓄,即使幾塊錢或幾十塊錢也好。
紐約州錫拉丘玆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 in New York)惠特曼管理學院的沃金斯(Boyce Watkins)教授認為,人們可以自己選擇儲蓄或不儲蓄。他說:「我們常聽到人用相同的理由宣告破產,但我們沒有選擇訓練自己。」
很多美國人不緊張於金錢的思考計劃,因為近年來,一般家庭都能有一個舒適豐足的環境,所以,他們不擔心自己的經濟,也不儲蓄。
沃金斯說,“像我祖母走過經濟大蕭條那一輩的人,他們都知道經濟貧困時的窘境。但40以下的人不了解那樣的處境,當你不知道有風險時就會很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