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蠶 家蠶 蠶寶寶 [打印本頁]

作者: iamjason008    時間: 2014-2-27 18:52
標題: 蠶 家蠶 蠶寶寶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家蠶

學名:Bombyx mori
英名:Silkworm
日名:カイコ、家蚕
華語名:家蠶、蠶

家蠶屬於鱗翅目昆蟲,是昆蟲中唯一完全家畜化的一種。

最早種桑養蠶的地區是中國華北南部,

1998年中國河南省滎陽青台遺址中發現距今5500年的絲綢碎片。

後來傳到朝鮮半島、日本、另一支經由中亞傳到印度和南歐。

幼蟲有13個環節,胸腹部有8對步足,體色灰白色或背部有黑灰色條紋。

成蟲有3對步足,兩對翅膀,身體上有白色的鱗毛。

交配產卵後成蟲就死去。

不留種的蠶當蠶結繭成蛹準備羽化成蛾時,

將蠶繭放入沸水中煮,並及時抽絲。一個蠶繭可以抽出800-1200m的蠶絲。

中國在漢代絲綢工業就很發達,當時四川「蜀錦」非常有名。

魏晉南北朝時代,東魏人賈思勰所作的《齊民要術》就有詳細記載養蠶取絲的方法。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成蟲和卵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剛孵化的幼蟲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幼蠶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蠶繭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絲綢

絲綢具有輕、柔軟、吸汗、透氣等優點。

缺點是容易變色、在家庭中洗滌困難。

日本在彌生時代(中國戰國時代末~漢初)就有養蠶事業,但品質並不好。

到了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後,仙台藩(宮城縣)尾張藩(愛知縣)加賀藩(石川縣)開始生產高品質絲綢,到了18世紀初日本已經是絲綢的生產大國。

明治維新初期,1873年明治政府曾經派人視察義大利的先進養蠶和絲綢工業。

後來還聘請法國技師Paul Brunat群馬縣富岡市富岡製絲場技術指導。

第一次大戰後,世界經濟大恐慌造成日本絲綢業衰退。

二戰後持續衰退,目前日本雖然是世界第5大絲綢生產國。

但是前3名的中國、印度、巴西就佔了全世界產量的90%,

第4名的烏茲別克產量也超出日本很多。


[size=15.555556297302246px]資料來源:台灣小站/世界百科圖鑑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