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文中援用他人的言語或典故、俗語等 明引:明白指出所引的話出自何處。 暗用:引用時不曾指明出處。 |
明引 | ‧宮之奇諫曰: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乎? |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到,不能者止。』」 | |
‧易經說:君子以自強不息 | |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 |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 |
‧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 |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 弟子。 | |
‧愛因斯坦說:「專家還不是訓練有素的狗?」 | |
‧形容「經濟」兩個字,最好借用宋玉的話:「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 分則太短;傅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 |
暗用 | ‧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 |
‧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 |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 |
‧夢湘先生論得透徹極了,「於我心有戚戚焉」。 | |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藉著你。 | |
‧工夫雖從點睛見出,卻從畫龍做起。 | |
‧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雛鳳清於老鳳聲」, 未可量也。 | |
誇飾 | 把事物或現象加以誇大、縮小,超過了客觀的事實。 |
例句 | ‧力拔山兮氣蓋世 |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 |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 | |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 |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 |
‧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 |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 |
‧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 |
‧﹁千呼萬喚始出來﹂ | |
映襯 | 文句中用類似或相反的客體事物來陪襯。 |
例句 | ‧一將功成萬骨枯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
‧親賢臣,遠小人。 | |
‧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 | |
‧慷慨成仁易,從容就義難。 | |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 |
‧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 |
‧小我是有死的,大我是永遠不死。 | |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 |
‧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 | |
雙關 | 一語同時關顧著雙重意義,包括字音的諧聲,字義的兼指,語意的暗示。 |
例句 |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 |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 |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可見。 | |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
‧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 | |
‧被指為與黑金掛鉤的候選人,連忙召開記者會替自己辯「白」 | |
‧經理提出男職員全部輪值夜班的草案,果然引起「公」憤 | |
類疊 | 同一字詞、語句,接二連三地使用。 疊字:同一字詞連接地使用。類字:同一字詞隔離地使用 疊句:同一語句連接地使用。類字:同一語句隔離地使用 |
疊字 | ‧尋尋覓覓,泠泠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 |
‧夜夜夜半啼? | |
‧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 |
類字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 |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 | |
‧忠義滿朝廷,事業滿邊隅,功名滿天下。 | |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
‧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 |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 |
‧那種氣味我不能不說是熟悉的,顏色也熟悉,聲音也熟悉。 | |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 |
疊句 |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疾也 |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 |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 |
‧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 |
‧盼望!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 |
類 句 |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有實;之 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業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 |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 |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烈烈,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 |
‧大地,向我親切的招喚。田園,向我親切的招喚。人間,向我親切的招 喚。 | |
婉曲 | 行文時不直講本意,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詞烘托或暗示本意。 |
例句 | ‧新來瘦,非關病酒,不是悲秋。 |
‧民主並不是一群會投票的驢 | |
‧玄鳥來,亦失其家競棲林木間。 | |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 |
‧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 |
象徵 | 對抽象的意念不直接指明,而透過某種形相的媒介,間接加以陳述的表達方式。 |
例句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 | |
‧相信太陽會從地平線上升起來。(象徵未來充滿光明與希望) | |
倒裝 | 文中特意顛倒語詞順序的句子。 |
例句 | ‧紅豆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
‧迫之以威,使之然而不得不然者,世之所謂賤者也。 | |
‧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 |
‧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 |
‧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 | |
‧向人嬌杏花,撲人衣柳花,迎人笑桃花。 |
|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