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健康從綜合平衡開始
[打印本頁]
作者:
lcctno
時間:
2014-2-24 17:09
標題:
健康從綜合平衡開始
健康從綜合平衡開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1.jpg
(4.01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2-24 17:09 上傳
自我保健的關鍵在於,要在正確原則指導下,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通過自我調適,達到綜合平衡,以求預防疾病,延緩衰老。
綜合平衡是健康的基礎
人體是具有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並與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相適應的生命體。人體生命活動總的規律是:維持機體內部各種因素之間和機體與外部各種因素之間的綜合平衡,以保證正常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機體各個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分子、元素及其相互之間的平衡,是身心健康的內在基礎。人體心理活動與社會人文環境之間的平衡,是身心健康的外在條件。
在運動中保持動態平衡
各種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是在運動中維持機體內部各種功能的動態平衡,以及與外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動態平衡。這種運動規律與平衡狀態一旦遭到破壞,機體就會失衡,從而發生衰退、病變,甚至死亡。例如,氧失衡可導致缺氧或氧中毒;水失衡可導致脫水或水過多;酸鹼失衡可導致酸中毒或鹼中毒;內分泌失衡可發生各種內分泌疾病(亢進或低下);心理失衡,過喜、過悲或過思、過懮均可引起情緒異常,進而導致各種心理疾病。因此,維持身心健康必須在綜合平衡基礎上保持動態平衡。
在質量上保持相對平衡
平衡是指各種相關因素在數量上和質量上的大體相等或相適,“太過”和“不及”都是失衡或不平衡。人體和一切事物一樣,都在矛盾運動中存在和發展,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人體各種相關因素在運動和變化中產生數量上的不平衡是正常的,也是經常的,不會引起疾病。而產生質量上的不平衡則是不正常的,也是不經常的,即由生理過程轉化為病理過程。質量失衡的標準往往以數量界限來表示。例如,心率超過正常標準的過快或過慢,會產生心動過速或過緩;超過正常體重標準的過重或過輕,會產生肥胖症或消瘦症;心理上的過懮或過慮,會產生抑鬱症或焦慮症。因此,維護身心健康必須保持相對平衡。
綜合平衡、動態平衡和相對平衡應統一
“養生貴有度”的基本含義就是平衡。“度”,在哲學範疇上是指事物保持自身質量的數量界限。在此限度內,量變不會引起質變,仍處於平衡狀態;超越此限度,量變就會引起質變,進入失衡狀態。以血壓為例,18歲以上的成人正常舒張壓應低於85mmHg,收縮壓應低於130mmHg,這就是正常血壓的質量標準和數量界限。其生理波動允許在上下5~10mmHg,在此範圍和條件內出現的數量上不平衡是正常的,必然的。如果超出這個標準,那就出現了質量上的不平衡。因此,採取有效方法,增加保護因素,消除損害因素,達到綜合平衡、動態平衡和相對平衡的統一,是達到自我保健目標的根本措施。
資訊來源:
生活萬象/EQ充電站
epochtimes.com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