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慎選食物 避免“鬱”從口入
[打印本頁]
作者:
ne0629
時間:
2014-2-24 04:02
標題:
慎選食物 避免“鬱”從口入
在現實生活中,人遭遇壓力或挫折時,難免覺得鬱卒,隨着事過境遷或解決困擾後,自然就能恢復。但近來有許多文獻指出,攝取的食物類型和憂鬱狀態似乎有關連性,關鍵就在於心理或精神上的問題,往往是大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所致。
若想維持腦部穩定運作,避免為憂鬱所苦,以下東西最好少碰: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1.jpg
(45.93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2-24 04:01 上傳
1.精製糖:
主要包括白糖、方糖與紅糖。其會造成血糖飆高,但沒多久又急轉直下,讓人想睡覺。一旦吃習慣會成癮,突然減量或停用,易衍生頭痛、倦怠、顫抖等不適,讓人感到情緒低落。
2.人工甘味劑:
主要有阿斯巴甜、山梨醇等。這類物質含有苯丙胺酸,會阻礙腦部血清素的形成,造成睡眠失調,影響心情,對於本身有憂鬱傾向者,可能會惡化既有癥狀。
3.加工食物:
英國研究顯示,愛吃精緻加工食品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不吃的人高出58%。澳洲研究則發現,常吃加工食物者比起不吃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高出2.34倍。
4.反式脂肪:
具耐高溫、不易變質與存放久等優點,廣泛應用在速食、方便麵與甜點上。西班牙研究顯示,食用較多反式脂肪者,往後罹患憂鬱症的風險高出不食用的人約48%。
5.高鈉食品:
長期吃太咸除易引發水腫、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外,甚至會導致胃癌。澳洲研究顯示,低鈉高鉀的飲食較能讓情緒穩定,減少煩躁與憂鬱的發生。
6.酒精:
剛喝酒時會令人興奮,後續開始有社交能力提升與擴大幸福感的感覺,但喝多時,會增加負向情緒,讓人變得沮喪、退縮。新西蘭研究發現,酗酒或對酒精依賴的人,未來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9倍。
7.咖啡因:
常存在於咖啡、茶與可樂等飲料中。咖啡雖能發揮輕度抗郁的效果,但若每日攝取過多,體內的多巴胺、腎上腺素分泌不足,便易陷入憂鬱和疲勞中。
所謂“病從口入”,建議選擇食物還是天然的最好,也不要暴飲暴食,否則滿足了口腹之慾,身心健康卻因此受害,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資料來源:療養保健 - 看中國/自由時報。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