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吃肉易致癌,並非危言聳聽。美國研究指出,「菸、酒、肉」是致癌最主要的3種因素,特別是趨向以肉類為主的全球飲食習慣變遷,雖然讓人類更加高壯,卻相對提供腫瘤生長所需養分,導致乳房、子宮、卵巢、腎臟、胰臟、攝護腺、睪丸、甲狀腺等部位細胞癌化的比例日益增高。專家表示,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才能確實有效降低罹癌風險。
美國舊金山陽光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團隊發表於《營養》期刊的研究,透過比對人種、年齡、飲食習慣、國內生產毛額等因素,分析21種常見癌症在全球157個國家發生的原因;結果顯示,2008年時全球有近2千5百萬人死於癌症,其中有3成是因為身體質量指數(BMI)超標、少攝取蔬果、缺乏運動、吸菸、飲酒等原因罹癌;在5項致癌主因中,又以吸菸及食用肉類影響最鉅。
「過去只知道多吃蔬果對健康有益,卻不瞭解吃肉竟然會提高罹癌風險。」陽光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威廉葛蘭特解釋,肉類可促進正常身體組織生長,卻也相對導致乳房、子宮、卵巢、腎臟、胰臟、攝護腺、睪丸、甲狀腺等部位細胞更容易癌化,等於是供給腫瘤細胞「坐大」所需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