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高中畢業,可以做什麼? [打印本頁]

作者: student_a    時間: 2013-12-20 08:07
標題: 高中畢業,可以做什麼?
高中畢業,可以做什麼?

有個高中男生,畢業典禮之前都在便利商店打工,他課業成績不理想,對讀書也沒有興趣,他不想讀大學,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也吸引不了他,所以高中畢業後打算繼續靠打工自力更生。雖然他知道這樣很消極,周遭的人也勸他要為自己的前途多考慮,但他對幾十年後的「將來」完全沒有真實感,他不想自尋煩惱,走一步算一步。

這是日本作家三浦紫苑的小說《哪啊哪啊神去村》裡的主角,一個高中畢業的都會青年,在老師和父母的設計下,被送進了深山裡伐木的村子當培訓生,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便利商店、沒有餐廳、沒有百貨公司,交通不便、車站又遠,想逃都難。這個年輕人剛開始不喜歡山裡無趣的生活,更不堪腰酸背痛、手上長繭的日子,數度想開溜卻被抓了回去,後來在前輩和東家的指導下,慢慢從勞動和山林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當然也因為山村裡有個他心愛的阿娜達。

這本小說在日本、台灣都很暢銷,我覺得不只是因為小說好看,更反映了這兩個社會裡共通的現實狀況。

「非典型工作」型態當道,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勞動者,不論勞力或勞心,都成了荒原上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族,甚至淪為兼差族、窮忙族、苦勞族、蟻族……,在經濟不景氣的天空下,耳邊不時有聲音告訴你「先求有、再求好」,但是勞動條件不斷下滑,物價、地價卻節節攀升,蝸牛背著重重的殼,年輕人看了都怕,誰能想像、敢想像幾十年後的「將來」?

小說是一種救贖,讓我們敢作夢。

三浦紫苑在「給台灣讀者的話」裡提到,日本林業長期以來呈現衰退現象,但是近年來從事山林工作的年輕人漸漸增多了。這跟台灣也很像,農村的年輕面孔這些年也慢慢多了起來,很多人想通了,與其在職場上被糟蹋,不如到土地裡重新認識自己的能耐,但有趣的是這幾年我發現,能夠留下來而且越做越好的人,巾幗多於鬚眉。

「妳們真的會做田嗎?」
「那麼年輕,做得來嗎?做田很辛苦呢!」
「做那麼擴(大),你們自己有農機嗎?」
「種那麼多,不繳公糧,米銷得出去嗎?」
「沒農機,請人做,這樣划得來嗎?」

這是一群後中年男子,對幾位近卅歲女農的調侃,但是我打包票,這幾個女生耕作的面積都比我大,賣米的本事也比我強,連碾米廠的老闆都要我向她們看齊。力氣不夠沒關係,旁邊勇武的大哥、歐吉桑,雖然嘴裡碎碎念,但邊念邊動手幫忙;人生地不熟也沒關係,幾罐啤酒、一包煙,幾句讚美、幾句拜託,老大哥用心賣力,想方設法幫忙解決問題;再不然網路一號召,一票娘子軍下田補秧、除草,天下無難事。

環顧其他在場的小農,就剩下像我這樣尷尬中年的「半老農」,怎麼會這樣?年輕男生跑到哪裡去了?是不是嫌做農沒出息?還是瞻前顧後想著自己的未來?還是爸爸交代、媽媽擔心,讓他不敢作夢?

曾經有幾個農學院的男學生,因為學分需要,到我田裡實習,看著他們為了要不要換鞋或赤足下田,放不下、提不起,顯得拖泥帶水,相對於這群近卅歲女子的農村生力軍,我不禁感嘆「男兒當自強」!或許在女性沒有了包袱、羈絆之後,真正該解放的是這個社會裡放不開的男人吧?

全文網址: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490724


高中畢業,可以做什麼?.JPG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