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顏面神經麻痺╱眼皮跳不停 恐是身體警訊
[打印本頁]
作者:
kaejunhsu
時間:
2013-12-16 01:43
標題:
顏面神經麻痺╱眼皮跳不停 恐是身體警訊
本帖最後由 kaejunhsu 於 2013-12-16 01:45 編輯
顏面神經麻痺
又稱為「
鬼吹風
」,許多患者吹風吹一夜,早上起床就發現「
臉歪了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仁愛院區
中醫
科醫師
周宗翰
表示,如果眼皮一直跳個不停,一般人大多認為有好運到,很少會想到
眼皮跳恐怕是身體不健康的警訊
。
神經髓鞘電位過度放電
周宗翰
說,眼皮不自主跳動的現象,現代醫學稱為「
眼輪匝肌振顫
」,
中醫
則稱為「
胞輪振跳
」,臨床上常見於成年人。通常上下眼瞼均可能發生,少數會伴隨
顏面神經麻痺
的症狀,患者會出現臉部肌肉不自主抽動或痙攣,甚至臉歪嘴斜、眼皮不能閉合、下眼皮往外下翻,或是不自主流眼淚、眼睛乾澀,喝水從嘴角流出、吹口哨漏風、額部皺紋消失等。
「
胞輪振跳
」在
西醫
生理學中,是控制眼輪匝肌的末梢神經上的神經髓鞘電位過度放電,引起眼輪匝肌肉小躍動與收縮痙攣。嚴重時會導致面神經在乳突孔內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症,引起患側面神經周圍性麻痹。
中醫
則認為,這是因為病人氣血不足、脈絡空虛,才會讓風邪乘虛而入,使得一側的顏面神經麻痺。
周宗翰
說,就
中醫
來說,這是因為氣血麻痺阻塞,才導致經脈失養發病。這種疾病在急性發作期,患者會出現臉部肌肉麻木、額紋消失、口眼歪斜、耳鳴等症狀。
治療後9成可康復
周宗翰
也安慰有這類問題的患者不用太過擔心,通常症狀發生一個月後,有九成患者經過治療,臉部可逐漸復原,但仍有一成患者會留下永久性的嘴歪眼斜症狀。
如果能在
西醫
治療外,併用
中醫
針灸、電針,同時輔以中藥治療,可有效減緩神經炎性改善水腫程度,不但可縮短病程,也能減輕患者痛苦。
他也提醒建議一般民眾,平時要避免過度勞累,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日常飲食也要多攝取蔬果、少吃加工食品,只要日常生活多注意,將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對預防
顏面神經麻痺
很有幫助。
來源:聯合新聞網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