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慢啼未必是大隻雞 遲緩兒療育趁早
[打印本頁]
作者:
nono37
時間:
2013-12-10 17:03
標題:
慢啼未必是大隻雞 遲緩兒療育趁早
作者: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2月10日 上午12:00
一名10個月大的蔡小妹妹,因無法坐起,全身軟趴趴,而且不會發聲,經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復健科醫師評估後,診斷為「全面性發展遲緩」,隨後開始接受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現在滿3歲的蔡小妹妹可以扶著東西移位,及進行一到兩個字的仿說,目前仍持續接受治療,希望可以趕上同年齡的小朋友。
復健科陳柏宏主任說,臨床上定義「與同年齡正常兒童比較在發展領域有20%的落後」或「在發展測驗上有大於或等於2個標準差的落後」的嬰幼兒就診斷為發展遲緩。根據這樣的定義,台灣目前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學齡前的5至10%,約有6萬名左右6歲以下的發展遲緩兒童。
陳柏宏表示,比較讓人擔憂的是,根據主管機關的資料顯示,只有少於3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列為通報管理個案,目前通報率不到50%。這對現今「出生率降低」與「人口迅速老化」的台灣而言,很可能造成20年後另外一項社會經濟與醫療成本的重大負擔。
實際上,「大隻雞慢啼」是很多台灣父母親面對發展遲緩兒童的第一個想法!會有這樣的觀念可能是受到老一輩的影響,也有可能是一下子無法接受而採取否認的態度,但最常見的原因卻是父母親不知該如何評估自己的小孩,結果一拖再拖就錯過了小朋友接受治療的黃金時期。
陳柏宏主任說,只要翻開「兒童健康手冊」的第12到29頁,裡面列舉了嬰幼兒自滿月到7歲共10個階段的發展狀況評估表,父母親只要按照時程,一一比對小朋友的實際狀況,就可以初步篩檢是否有問題。
歡迎光臨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https://apk.tw/)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