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標題: 重罰解決不了食安問題 [打印本頁]
作者: lcctno 時間: 2013-11-15 00:33
標題: 重罰解決不了食安問題
重罰解決不了食安問題
2013年11月15日00:30
方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大統長基黑心油品事件爆發至今,台灣上下的表現荒腔走板,一如過去的食品危機,一波新聞過去後,再等下一波來,不知伊於胡底。
「治亂世用重典」的說法甚於塵囂,立法院有人提案設立食品警察,好像要把台灣回復到警察國家;也有立委要求標示複方添加劑,未來小包裝食品都要附一本小冊子;提案設立食品安全基金,至為荒唐,這等於是幫食品安全把開沒做好的衛生部門再開個小金庫,鼓勵他們的濫權不作為,越多黑心食品就有越多的基金;花蓮縣要求賣場將味全、大統、富味鄉、福懋四家所有商品下架,更像民初軍閥作法。更荒唐的是衛福部不忙迭的公布「合格油品」一百多項,而忘了政府是保障所有合法販售食品的天職(憲法保障人民免於恐懼),如此末稍管理,徒增亂源。最後台灣人民仍要忍受下一次的黑心食品風暴,相同劇碼再演一次,歹戲當然拖棚。
這些作為,只是顯示台灣人內在的野蠻與不文明,而無法解開黑心食品這個台灣長期產官學嚴重勾結的惡劣連環套。而解開這個連環套並非「亂世用重典」,這只是讓這些套結越掛越緊,真正要解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恢復正軌」。
現有的制度法令,已經足以限制正常工商行為免於系統性的黑心食品危機。完整的財稅制度是所有正常工商行為的基礎,舉凡廠商的進銷存都必須有明確的帳,因為貨物稅制度,管制所有的進銷存,無論國外進出口,或國內銷售,一瓶油用了多少原料(包含主成分、添加劑、包裝),加工成本全部都清清楚楚,即使是零貨物稅的商品,也不例外。
只要把進銷存帳、貨物稅和生產履歷進行勾稽,則原料無所遁形,其成分、標示問題迎刃而解,這些全部可以用政府現有的電腦系統來解決,如果產品作假,則會成為更嚴重財稅責任,一般企業更不願冒此風險。財稅工商、環保衛生機關都應在這個基礎資訊上發展各單位管制、稽查的責任,絕大多數的問題都可在政府電腦網路上完成,一套標準化的資訊體系,就能保障台灣食品、環境安全。
但是經濟部竟可用華而不實的「食品雲」來唬人,浪費上億納稅人的錢,而無法保證正常管道的食品安全,實在可笑至極。政府機關放著正事不幹,各部會也各自建立五花八門的認證制度,則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政府本來就是一體的,必要有效的資訊相互勾稽查察也是公務員必須的要務,但現在台灣政府機關各行其是,各吹一個調,紛亂的雜音下,人民不可能有免於恐懼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