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道前數百名青年要求馬吳江下台」與「立院旁數萬名公民訴求制度改革」的表面形式對比,讓本即對公民社會運動不懷好意的特定傳媒找到「見縫插針」的機會,刻意將其渲染為「非理性 vs. 高素質」的對立,企圖向「黑島青年」潑墨;這個圖像反差也讓若干未深究策略目標及行動序列的朋友產生誤會,指摘「公民1985」企圖以街頭嘉年華分化公民社會的反抗力道,導致凱道上抗議人數不夠,讓這場再度吸引數萬人參加的公民覺醒運動,蒙上陰謀論的面紗。
是的,如果花一點心思去聆聽兩個運動在運動現場的訴求,大家就會發現他們都要求「毀憲虐民的馬英九下台」,都要求「重啟黑箱服貿談判」,都要求「政客必須還權於民」,都對於兩個政黨提出批判!那麼,他們的差別在哪裡呢?我必須不客氣地說,以「非理性 vs. 高素質」進行對比,不過是企圖分化運動的拙劣操作。從開始到結束,黑島青年的每一個行動,都經過縝密深思規劃,都反映出高素質的學運風範,除了已經被台灣社會普遍公認、被國際人權專家判定違反兩公約的集遊惡法外,他們的行動根本沒有涉及任何刑事犯罪,更沒有非法侵害任何法益!唯一沒有料想到的是,警方竟會為了替馬英九「消去抗議的聲音」,在10月10日清晨非法拖吊學生唯一可以發聲的宣傳車、以利器暴力破壞音響設備,用片面的剪輯畫面,企圖將這場和平理性的抗議活動抹黑為學生開車衝撞警察。這種拙劣的媒體配合抹黑學運的操作手法,二十幾年來實在沒有一點長進。不要忘了,在2008年喊出「把街頭還給人民」口號的,不是別人,正是馬英九自己!對照馬政權在10月10日擴大封鎖禁制區、讓自己聽不見人民抗議聲浪的做為,還不夠諷刺嗎?